方镇
含义解释
指掌握兵权、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。如晋持节都督, 唐观察使、节度使、经略等。 辽金时皆有其职。 清吴廷燮著有唐、辽、金《方镇年表》,可参阅。
朝廷通过任命方镇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。
方镇作为地方军事首领,对于维护地方治安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。
在历史上,一些方镇因为功勋卓著而被封为开国元勋,享有崇高的荣誉。
古文寓意:
古者兵出于农,有事则聚而授甲役,竣则散而归田,非有营卫之屯聚,方镇之瓜分,可籍之以为变。
——清·何琇·《《樵香小记·翚帅师》》
开元九年置朔方节度,自是始有方镇。
——宋·赵与时·《《宾退录》卷一》
德宗以均任方镇,欲遂相之。
——北宋·宋祁、欧阳修等·《《新唐书·裴均传》》
方镇去官,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,米布之属不可称计。
——唐·唐玄龄等·《《晋书·范宁传》》
我们且不谈那建夷,流寇,方镇,宦官以及饥荒等,只说入股和党社这两件事罢。
——现代·周作人·《《生活的况味·关于命运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方镇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