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

chūn qiū
春秋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春秋的意思

1. 春季和秋季,常用来指整个一年,泛指岁月。

近义词:

岁月 年岁

例句:

四季轮回,春秋更迭,转眼间又是一年,岁月如梭,让人不禁感慨万千。

春秋的意思

2. 指年岁。

近义词:

年纪 年龄

例句:

他已历经数十个春秋,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但眼神依然炯炯有神,透露出不凡的智慧与坚韧。

春秋的意思

3. 儒家经典之一。原是鲁国史书,记鲁隐公元年(前722)至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)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。曾经孔子删改。文字简短,多含褒贬,后世称为“春秋笔法”。

例句:

研读《春秋》,我们仿佛穿越回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,亲眼见证了诸侯争霸、社会变迁的波澜壮阔。

春秋的意思

4.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(公元前770—公元前476年),因鲁国的史书《春秋》记载了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而得名。

例句:

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各自为政,天下扰攘长达五百余年。

网友科普

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,秋两季的祭祀,由此“春秋”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,常常用来表示:年。一年,四季,四时,光阴,年龄等。“春秋”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,来源于: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,按年、季、月、日记录下来,一年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记录,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“春秋”。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《春秋》加以整理修订,成为儒家经典之一。《春秋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(前722年)到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年)共242年的大事。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,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,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《春秋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。为了叙事方便,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(周平王元年)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,止于公元前476年(周敬王四十四年)战国前夕,总共295年。

含义解释

春季与秋季。
春秋两季,是旅行的好时节。春天可以赏花,感受生命的活力;秋天则适合登高望远,体会自然的深邃与广阔。
古文寓意:
春秋教以《》《》,冬夏教以《》《》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王制》》
春秋多佳日,登高赋新诗。
——晋·陶潜·《《移居》诗之二》
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,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,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。
——现代·沈从文·《《从文自传·我所生长的地方》》
指春秋两季的祭祀。
春秋时节,是家族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日子,族人们聚集一堂,共同缅怀先祖恩德,祈求家族兴旺发达。
古文寓意:
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,请为“灵”若“厉”。
——春秋··《《国语·楚语上》》
泛指祭祀。
在古代,每逢春秋之际,都是举行盛大祭祀的重要时刻,人们会聚集在神庙前,献上最诚挚的供品,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平安。
古文寓意:
春秋窀穸之事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僖公十三年》》
泛指四时。
在古代农耕社会,春秋不仅代表了春种秋收的重要时段,更被泛指为四时的更迭,人们顺应自然规律,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,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。
古文寓意:
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
——··《《诗·鲁颂·𮤲宫》》
于是春秋改节,四时迭代。
——汉·张衡·《《东京赋》》
今以其片言,辩其要趣,何异乎夕死之类,而论春秋之变哉。
——南朝梁·刘孝标·《《辩命论》》
光阴;岁月。
转眼间,数十个春秋已逝,那些曾经的青涩与梦想,都化作了岁月深处最珍贵的记忆。
古文寓意:
春秋忽其不淹兮,奚久留此故居。
——战国·屈原·《《楚辞·远游》》
刻于玉版,藏于金匮,历之春秋,纪之后世,为帝者祖宗,与天地相终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晁错传》》
望一望,想一想,谁不感到虚度春秋。
——现当代·郭小川·《《登九山》诗》
年纪;年数。
他已经历了数十个春秋,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成长。
古文寓意:
今楚王之春秋高矣,而君之封地,不可不早定也。
——西汉·刘向·《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》
皇帝晏驾,春秋十九。
——北魏·杨袨之·《《洛阳伽蓝记·永宁寺》》
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。
——现代·李广田·《《老渡船》》
玄宗春秋渐高,托禄山心膂之任。
——唐·姚汝能·《《安禄山事迹》卷上》
你我春秋彷髴,俱在暮年。
——明·西子湖伏雌教主·《《醋葫芦》第十三回》
编年体史书名。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。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,止于鲁哀公十四年,凡二百四十二年。叙事极简,用字寓褒贬。为其传者,以《左氏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最著。
在《春秋》中,孔子以“克”字记述某国战胜他国,虽仅一字,却微妙地透露出对侵略行为的隐晦批评,寓含了褒贬之意,展现了其深刻的道德立场。
古文寓意:
孔子惧,作《春秋》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》
孔子作《春秋》,即名教之书也。善者褒之,不善者贬之,使后世君臣,爱令名而劝,畏恶名而慎矣。
——宋·范仲淹·《《近名论》》
《春秋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。
——现代·范文澜、蔡美彪·《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》
《春秋》只是感麟而作,故终于获麟。
——明·吴廷翰·《《椟记·春秋获麟》》
古编年史的通称。如周之《春秋》,燕之《春秋》等。亦泛指史册、历史。
《春秋》以其独特的记事方式和微言大义的风格,成为了后世史书编纂的典范,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古文寓意:
臣闻贤圣之君,功立而不废,故著于春秋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》
墨子曰“吾见百国春秋”,盖皆指此也。
——唐·刘知己·《《史通·六家》》
冤狱两年悲党锢,维新元老记春秋。
——近代·康有为·《《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》诗》
誓为祖国献石油,甘洒热血写春秋。
——现代·光未然·《《英雄钻井队》诗》
春秋、战国诸子之书,也有以“春秋”为名的,如《晏子春秋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。
研读《晏子春秋》,我仿佛穿越回了春秋时代,与晏子一同探讨治国安邦之道,领略其超凡的智慧与胆识。
古文寓意:
《吕氏春秋》察今篇中有一段话说得好:“有道之士,贵以近知远,以今知古,以益所见知所不见。
——当代··《《人民日报》1960.09》
指褒贬。《春秋》用字,意寓褒贬,因借其意。
他以春秋笔法,微妙地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,既未直接批评,也未过分赞誉。
古文寓意:
胸中自有泾渭,皮里自具春秋。
——清·和邦额·《《夜谭随录·崔秀才》》
王(王生)谛玩之,其所涂留,似有春秋。
——清·蒲松龄·《《聊斋志异·郭生》》
时代名。孔子《春秋》记事,从周平王四十九年,至周敬王三十九年(公元前722年~前481年),计二百四十二年,史称春秋时代。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(公元前770年~前476年)共二百九十五年,为春秋时代。
在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时,我们不得不提及那个波澜壮阔的春秋时代。
古文寓意:
春秋无义战,彼善于此,则有之矣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》
春秋之时,百有余国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进士策问》》
春秋壮士何可比,泰山一死如毛羽。
——元末明初·施耐庵·《《水浒传》第六七回》
恍惚里,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演义,我这是去了鲁国之境了。
——当代·贾平凹·《《进山东》》
春秋之末,群经方备。
——南朝梁·刘勰·《《文心雕龙·正纬》》
也指讥笑;讽刺。
这篇文章写得真是春秋笔法,把芝麻小事都描绘成了惊天动地的壮举,真是让人啼笑皆非。
古文寓意:
小弟往常在书房中独坐无聊的时节,也常好胡诌几句,只是吟来全没一毫诗气。朋友中有春秋我的,都道是珓经。
——明·金木散人·《《鼓掌绝尘》第二回》
那怀哥眼界极广,那里看得他在心,所以鬼脸春秋,不时波及。郑友是个聪明人,用了几十两银子,反讨不得个欢喜,心中深自懊悔。
——清·石成金·《《雨花香·少知非》》
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春秋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