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相
月相的意思
1. 指人们所看到的月亮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。主要有朔、上弦、望、下弦四种。
例句:
月相的变化对于潮汐的影响是显著的,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。
观测月相是天文学爱好者的一项有趣活动,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月亮,可以更好地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。
网友科普
月相,天文学术语。(phase of the moon)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。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,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,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,叫做月相。
含义解释
指月球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状。随着月球、地球、太阳三者相对位置的时刻变化,地球上所见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多少也不时改变,呈现盈亏(圆缺)的各种形状。月相有:朔(新月)、蛾眉月、上弦(月球西边的半圆)、凸月、望(满月)、残月、下弦(月球东边的半圆)、蛾眉月。月相更替的周期约等于二十九天半,即一个朔望月。我国农历月相基本符合月相变化,每月初一必定是“朔”。至于“望”则可能在十五、十六、十七三天中的任何一天,以十五、十六居多。
在不同的月相下,夜空中的星辰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,给观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。
农历的月份就是根据月相变化来划分的,每个月的初一都是新月,十五或十六则是满月。
古文寓意:
在农历的每月初一,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,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,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,人们无法看到它。这时的月相叫“新月”或“朔”。
——当代·林崇德、王德胜·《《中国儿童百科全书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月相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