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ū
朱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丿
6
独体
RII

笔顺

朱的笔顺

书写要领

上撇短斜,两横平行,上短下长,竖画正直居中,撇捺左右对称,且收笔高于中竖。


朱的意思

1. 朱红。

反义词:

例句:

这扇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,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。
在夕阳的映照下,她身穿的朱红色长裙闪烁着迷人的光泽。

朱的意思

2. 朱砂,即辰砂,矿物名。化学成分是硫化汞,颜色鲜红,是提炼汞的重要原料,又可用作颜料或药材。

例句:

古代道士常用朱砂绘制符咒,认为它具有辟邪驱鬼的功效。
这幅国画的山水间,点缀着几点朱砂红,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。

朱的意思

3. (Zhū)姓。

含义解释

大红色。比绛色(深红色)浅,比赤色深。古代视为五色中红的正色。
古文寓意:
我朱孔阳,为公子裳。
——··《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》
子曰:“恶紫之夺朱也。”
——··《《论语·阳货》》
〔孟夏之月〕乘朱路,驾赤骝,载赤旗,衣朱衣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月令》》
朱,赤也。
——三国魏·张揖·《《广雅‧释器》》
得朱弓赤矢之瑞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衢州徐偃王庙碑》》
副队长的脸上飞朱了。
——现当代·周立波·《《张润生夫妇》》
染成或涂成大红色。
古文寓意:
崇等欲战,恐其众与莽兵乱,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,由是号曰“赤眉”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》
朱其额,青其足。
——北宋·李眆等·《《太平广记》》
圣祖登极后,访得之,无子,官其侄,并封其舟而朱之。
——清·俞樾·《《茶香室续钞·红船白船》》
红色之物。指胭脂之类。
古文寓意:
东家之子,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;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
——战国楚·宋玉·《《登徒子好色赋》》
弄粉调朱试罢晓妆,潇洒似江梅,妖娆胜海棠。
——近现代·陈乃乾·《《元人小令集·一锭银过大德乐·双姬》曲》
行雨行云今是梦,施朱施粉未相宜。
——清·徐士銮·《《宋艳·驳辨》》
朱砂。
古文寓意:
染羽,以朱湛丹秫,三月而炽之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周礼·考工记·钟氏》》
朱,朱砂也。
——清·戴震·《《考工记图》》
昔人谓水银出于丹砂,镕化还复为朱者,即此也。
——明·李时珍·《《本草纲目·金石·银朱》》
指南方。古代以五色配属五方,朱色属南方。参见“朱方”。
古文寓意:
朱是南方正,红是南方间。南为火,火色赤。
——··《《论语·阳货》》
煮熟。参见“朱弦”。
古文寓意:
清庙》之歌,一唱而三叹也。县一钟,尚拊之膈,朱弦而通越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礼论》》
清庙》之瑟,朱弦而疏越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乐记》》
木名。
古文寓意:
朱,赤心木也。
——东汉·许慎·《《说文·木部》》
朱树蔼闲榭,奇巧媚荒淫。
——·李梦阳·《《杂诗》》
赤心即棘心,亦即刺……赤心木,犹言有刺之木。
——现代·闻一多·《《古典新义·释朱》》
通“珠”。参见“朱履客”。
古文寓意:
未为朱履客,已见白头翁。
——唐·杜甫·《《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》》
走将来别是容仪,多管是堂中朱履三千客。
——明末·凌濛初·《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》
文彩风流瑞世,延朱履,丝竹喧阗。
——宋·张元干·《《满庭芳·寿富枢密》词》
侯门不可往,朱履安可为。酒肉使人低,咎非口腹贻。
——清·孙枝蔚·《《慰病足赠徐增子能》诗》
通“侏”。参见“朱儒”“朱愚”。
古文寓意:
南荣趎曰:“不知乎,人谓我朱愚;知乎,反愁我躯。”
——战国·庄子及后学·《《庄子·庚桑楚》》
我君小子,朱儒是使。朱儒!朱儒!使我败于邾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》
盖闻古者至治之世,自瞽蒙、昏瞆、朱儒、蘧蒢、戚施之人,上所以使之,皆各尽其材。
——宋·王安石·《《上执政书》》
朱儒问天高於修人,修人曰:“不知。”曰:“子虽不知,犹近之於我。”故凡问事必於近者。
——西汉·刘安等·《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》
人奴甘十等,只愿朱儒饱。
——清·黄遵宪·《《新加坡杂诗》》
姓。
古文寓意:
朱氏,本邾也。姓曹,其世系见於邾。邾既失国,子孙去邑以朱为氏……又有渴烛浑、可朱浑,并改为朱氏。
——南宋·郑樵·《《通志‧氏族略二》》
红色之物。指红色印绶。
古文寓意:
若夫高冠长剑,纡朱怀金者,布满宫闱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宦官传论》》
红色之物。指红色官服。
古文寓意:
高帝谓赤斧曰:“颖胄轻朱被身,觉其趋进转美,足慰人意。”
——唐·李延寿·《《南史·萧颖胄传》》
“硃”的简体字。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朱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