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造句
更多造句
在唐代诗坛上,李白和杜甫齐名,号称“李杜”。
唐朝天宝年间,安禄山叛乱,国内狼烟四起,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杜甫著名的《三吏》和《三别》,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。
可是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,他与他的布衣之交杜甫相比,就差得远了。
李商隐的是“庄生晓梦迷蝴蝶”,杜甫的那句是“穿花蛱蝶深深见”。
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,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。
杜甫写的“三吏三别”感人肺腑,流传至今。
杜甫草堂,文学圣地,“万里桥西一草堂,百花潭水即沧浪”。
这样一个小小的王爷,杜甫却偏偏对他怀念不已。
“为求一字稳,耐得五更寒”,好的译者还需要像诗圣杜甫那样具有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精神与毅力。
唐代虽有不少着名诗人,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礼吧!
杜甫最关键的是字斟句酌,是苦吟出来的。
正如杜甫在诗中所说的“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”。
在诗歌发展史上,李白和杜甫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。
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许多诗篇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。
杜甫的诗被世人称为“诗史”。
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,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。
杜甫能写到“盗贼本王臣”也真是够高了。
杜甫的诗沉郁顿挫,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。
杜甫的“高者挂罥长林梢”这句诗让我感受很深。
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
共 43 条结果,分 3 页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杜甫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