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直門
网友科普
东直门是北京内城东垣北侧城门,始建于元代(1267年),初名崇仁门,明永乐十七年(1419年)改称东直门。城门由城楼、箭楼、瓮城及闸楼组成,明正统四年(1439年)重建时增筑瓮城体系,清康熙年间设水关疏通货物运输,因长期运输建材得名“木门”。1950年城门北侧开豁口,1969年城楼拆除,1979年原址东侧建成立交桥,现为地铁2号线、13号线及机场快轨换乘枢纽。东直门城楼形制与朝阳门相近但规制略小,面阔五间通宽31.5米,进深15.3米,连城台通高34米;瓮城呈长方形(东西62米,南北68米),南侧设券门及闸楼。元代依托坝河形成漕运仓储区,明代发展为建材运输门户,清代立春时在此举行“打春”仪式。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東直門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