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置
网友科普
弃置,汉语词语,拼音qì zhì,本义指将物品扔弃或废弃,后引申为人才未被任用,兼具物理行为与人事境遇双重语义,广泛见于文学与社会语境。该词核心内涵分为具象与抽象两层:前者如南朝丘迟“糟糠且弃置”及现代“弃置据点”等表述,强调抛弃行为;后者如曹植“弃置莫复陈”、刘禹锡“二十三年弃置身”等诗句,多借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。近现代词义延伸至战略领域,如毛泽东提出的“暂时弃置”战术概念,同时仍在文学作品中保留传统意象。“弃置”最早见于三国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,经南北朝至明清沿用不衰,唐宋诗词常以之寄寓仕途失意。当代汉语中,该词既承袭古籍中“不被任用”的文学化表达,亦在现代文献中延续“废弃”的本义。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棄置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