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
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”是汉语成语,出自战国末期李斯《谏逐客书》,注音为“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”。该成语字面指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方能成就其高大,常与“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”并提,比喻治国者应包容各方人才以实现强盛。其典故源自秦王政十年(前237年),因郑国间谍案引发驱逐六国客卿事件。李斯上书劝谏时以泰山、河海为喻,论证广纳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性,促使秦王取消逐客令。李斯后任廷尉、丞相,参与制定秦朝礼仪制度并推动统一文字、度量衡等政策。李斯(约公元前284年—公元前208年)为楚国上蔡人,早年从荀子学习理政之术后入秦。《谏逐客书》作为其代表作,与《荀子·劝学》中“...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