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
氵
9
左右
洞
IMGK
笔顺

书写要领
左窄右宽。“氵”上两点短小,中点偏左,提画直斜有力。“同”字框上下等宽,左竖略短;中间部分稍小,位置稍偏上。
洞的意思
洞的意思
2. 透彻;清楚。
例句:
洞悉当前局势,他选择明哲保身。
他对这个复杂的理论洞若观火,总能在大家困惑的时候给出清晰的解释。
洞的意思
3. 说数字时在某些场合用来代替“0”。
例句:
他的电话号码是五五幺洞三四洞。
当飞行员需要报告飞行高度为零时,他们会在无线通讯里说:“高度洞,洞,洞”(即“000”),以确保信息的清晰和准确。
洞的意思
洞的意思
5. (Dòng)姓。
含义解释
急流。
古文寓意:
洞,疾流也。
——东汉·许慎·《《说文·水部》》
江自嘉州至荆门,名滩险地,凡千百余,舟人一一能言之。其滩之外,有洞有碛,凡数十,皆见于字书,今载其略。洞,疾流也。
——明·杨慎·《《谭苑醍醐·蜀江水路》》
引申为疾貌。参见“洞發”。
古文寓意:
臣闻冲波安流,则龙舟不能以漂;震风洞发,则夏屋有时而倾。
——南朝梁·萧统·《《文选·陆机〈演连珠〉之三九》》
通达。
古文寓意:
正殿崔巍,层构厥高,临乎未央,经骀荡而出馺娑,洞枍诣以与天梁。
——汉·班固·《《西都赋》》
第舍十六区皆高楼,四周连阁洞殿,驰道周旋,类于宫省。
——晋·袁宏·《《后汉纪·桓帝纪下》》
释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……洞者,洞天洞地,无所不通也。
——北宋·张君房·《《云笈七签》》
穿透。
古文寓意:
通晓;悉知。
古文寓意:
遂兮洞兮,不虚动兮。
——西汉·刘安等·《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》
由是遂洞五行、天文、卜筮之術。
——唐·房玄龄等·《《晋书·郭璞传》》
——唐·颜真卿·《《曹州司法参军秘书丽正殿二学士殷君墓碣铭》》
上自流沙乾竺之学,中而吐纳黄白之术,下至壬奇医筮之微,无不洞其源流。
——清·周亮工·《《朱静一诗序》》
植之先生偁其义理多创获,其论议多豪宕,其辨证多浩博,而铺陈治术,晓畅民俗,洞极人情。
——清·方宗诚·《《〈桐城文录〉序》》
明察;察看。
古文寓意:
廓然神自清,含虚洞玄妙。
——唐·寒山·《《诗》》
洞前烛后,了至日月,渠不新其学!
——宋·叶适·《《〈覆瓿集〉序》》
此作者所为洞微察远,而不得不借朝宗以三致其意者也。
——清·包世臣·《《艺舟双楫·书〈桃花扇传奇〉后》》
透彻;深入。
古文寓意:
空虚。
古文寓意:
逆夏气则太阳不长,心气内洞。
——··《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》
乃既生以口腹,又复多其嗜欲,使如溪壑之不可厌,多其嗜欲,又复洞其底里,使如江海之不可填。
——清·李渔·《《闲情偶寄·饮馔·蔬菜》》
象声词。参见“洞洞”、“洞然”。
古文寓意:
通“恫”。恐惧。参见“洞疑”、“洞心駭目”。
古文寓意:
﹝诸吕﹞杀隐幽友,大臣洞疑,遂及宗祸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》
并日夜而幽思兮,终悇憛而洞疑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》
“濯龙”二大字,洞心骇目,得未曾有。
——宋·杨万里·《《答周监丞》》
大内自畜虎豹诸奇兽外,又有百鸟房,则海外珍禽靡所不备,真足洞心骇目。
——明·沈德符·《《野獲编补遗·内监·内廷豢畜》》
初不知异闻之有録也。一日出示,余洞心骇目,多闻所未闻者。
——清·卢文弨·《《〈游宦纪闻〉跋》》
说数字时用来代替“零”。
恭敬貌。参见“洞洞”、“洞然”。
古文寓意:
卿大夫从君,命妇从夫人,洞洞乎其敬也,属属乎其忠也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礼器》》
耸诚载仰,翘心有慕。洞洞自形,斤斤表步。
——北宋·郭茂倩编·《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九·北齐享庙乐辞皇夏乐》》
訾然洞然,缀缀然,瞀瞀然,是子弟之容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》
洞然无为而天下自和,憺然无欲而民自朴。
——西汉·刘安等·《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洞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