準
十
13
上下
IWYF
笔顺

书写要领
含义解释
亦作“凖”。“綧”的今字。
指其它物体的平。
古文寓意:
辀注则利准,利准则久,和则安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周礼·考工记·辀人》》
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。
古文寓意:
故绳直而枉木斲,准夷而高科削。
——战国末期·韩非·《《韩非子·有度》》
准者,所以揆平取正也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》
至七年仪(浑仪)成。表里三重,下据准基,状如十字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天文志一》》
标准;准则。
古文寓意:
指使合乎标准。
古文寓意:
改煎金锡则不耗,不耗然后权之;权之然后准之,准之然后量之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周礼·考工记·㮚氏》》
确定的主意、方式、规律等。
古文寓意:
符合;等齐;相当。
古文寓意:
衡量,比较。
古文寓意:
瞄准;测定。
古文寓意:
见“準的”。箭靶。
古文寓意:
见“準的”。标准。
古文寓意:
遽自尊立,为天下准的,使后人得承吾敝,非计之善者也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齐武王𬙂传》》
学富文史,言成准的。
——唐·杨炯·《《李舍人山亭诗序》》
当世所遴选文字,同人奉为准的。
——清·周亮工·《《跋黄心甫自叙年谱前》》
见“準的”。作为准则;以为标准。
古文寓意:
依照;以为准绳。
古文寓意:
仿照;效法。
古文寓意:
抵偿;折兑。
古文寓意:
谓程度相近,可以看作一类。
古文寓意:
准许;允许。
古文寓意:
一定;肯定。
古文寓意:
准人。古代狱官。参见“準人”。
古文寓意:
宅乃事,宅乃牧,宅乃准,兹惟后矣。
——··《《书·立政》》
鼻子。
古文寓意:
据以校定乐律(音高)的古乐器名。
古文寓意:
太史丞弘试十二律,其二中,其四不中,其六不知何律,宣遂罢。自此律家莫能为准施弦,候部莫知复见。熹平六年,东观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张光等问准意。光等不知,归阅旧藏,及得其器,形制如房(京房)书,犹不能定弦缓急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律历志上》》
汉元帝时,京房造准,中瑟而十二弦,隐开九尺,中央一弦,下有尽分寸六十律之节。
——宋·高承·《《事物纪原·乐舞声歌·准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準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