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铃掩耳

盗铃掩耳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盗铃掩耳是汉语成语,出自战国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。该成语字面指捂耳偷铃的行为,比喻自欺欺人,常用作谓语、定语等成分。其典故源于春秋时期晋国范氏灭亡后,有人欲盗其院内大钟。因钟体庞大无法搬运,盗贼试图击碎分运,然锤击钟声远扬。为掩盖声响,其掩耳自欺,最终被擒。该寓言以荒诞逻辑讽刺自欺欺人的行为,警示作恶必暴露的哲理。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最早记载"遽掩其耳"原型,后演化为"盗铃掩耳"。唐代《旧唐书》以"盗钟掩耳"暗指欺世行径,清代《苍鹰击·戕藩》则以"盗铃掩耳欺天下"批判虚伪,体现成语在历代文献中的传承与演变。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盗铃掩耳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