盟旗制度

盟旗制度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、加强统治而推行的政治制度,始于天命九年(1624年)。该制度以蒙古原有鄂托克、艾马克社会组织为基础,参照八旗组织原则编设旗分,至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将全蒙古纳入管辖体系。盟由数旗组成,设盟长管理会盟事务;旗作为行政军事单位,通过任命札萨克形成世袭领地,分为内属蒙古(61旗)与外藩蒙古(201旗)两类,其中外藩蒙古由理藩院委派蒙古王公担任札萨克。该制度融合蒙古封建领主制下的楚固拉干盟会传统,清廷通过分割原有部落、划定旗界实现管控。内属蒙古由将军直辖,外藩蒙古札萨克旗分为内外两级,雍正六年(1728年)增设副盟长,盟长职权在清代后期逐步强化。1949年后盟旗制度废...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盟旗制度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