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事
网友科普
知事,指通晓事理;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。语出《荀子·大略》:“主道知人,臣道知事。”
含义解释
僧职名。掌管僧院事务。后称为住持。
这位知事以慈悲为怀,带领僧众修行,使寺庙成为一方净土。
古文寓意:
〔吴钢〕入天竺,闻侂胄功德寺之胜,甲于诸刹,相与游焉。主僧道号翠岩,法名湛,揖吴而入……〔吴〕欲遍游其山,湛谢以老足近病,祗命知事相陪。
——宋·叶绍翁·《《四朝闻见录·韩势败笑鉴》》
本朝大曰寺,次曰院,在法:寺有寺主,郡有僧首,总称主首。而宣和三年禁称主字,改曰管勾院门、同管勾院门事,供养主作知事,庵主作住持。至建炎初,避御名,并改曰住持。
——宋·赵彦卫·《《云麓漫钞》卷六》
官名。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。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,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,知事之名由此而起。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,民国改知县为县知事,省称知事,后又改知事为县长。明清时代的属官名。明清之廉访司、通政司、按察司、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。
知事大人勤政爱民,深受百姓爱戴。
古文寓意:
府县的知事那时都还是旧人,知府姓李,是云南人,和城内一家姓李的豪绅认了同宗。
——现代·郭沫若·《《黑猫》六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知事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