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í
石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5
独体
DGTG

笔顺

石的笔顺

书写要领

上横长短适中,撇画起笔在横的左部,“口”上宽下窄,大小适中,位置恰当。


石的意思

1. (~头)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。

例句:

岩洞里奇形怪状的岩石吸引了大批的游客。
广场上铺设的花岗石地面,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独特的光泽。

石的意思

2. 指刻有文字或图画的石制品或石壁。

例句:

时间往往是衡量人心的试金石。
在古老的寺庙里,那块石碑静静地矗立着。

石的意思

3. 古代用来治病的砭石。

例句:

尽管医生们竭尽全力进行救治,但对于他的绝症仍然药石罔效。
这位神医声称自己的秘方能够让药石发挥更大的功效,治愈诸多顽疾。

石的意思

4. 古代重量单位,一石为一百二十斤。

例句:

仓库的角落里堆放着三石粮食,这是农户们辛勤劳作一年的部分收获。
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挪动那沉重的一石重物,累得气喘吁吁。

石的意思

5. 古代重量单位,一石为一百二十斤。

例句:

他家的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,据说装满水需要两石之多。
果园里新运来了三石肥料,这将为果树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。

石的意思

6. (Shí)姓。

含义解释

岩石;石头。构成地壳的矿物硬块。
古文寓意:
渐渐之石,维其高矣。
——··《《诗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》
齐高固入晋师,桀石以投人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》
石韫玉而山辉,水怀珠而川媚。
——晋·陆机·《《文赋》》
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
——唐·柳宗元·《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》
群力谁能御?齐心石可穿。
——现当代·董必武·《《祝贺建国十周年》诗》
指陨石。
古文寓意:
曷为先言𫕥而后言石?𫕥石记闻,闻其磌然,视之则石,察之则五。
——战国·公羊高·《《公羊传·僖公十六年》》
开皇十七年,石陨於武安、滏阳间十余。
——唐·魏徵等·《《隋书·五行志上》》
是时火息,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,极深,下视之,星在其中荧荧然,良久渐暗,尚热不可近。又久之,发其窍,深三尺余,乃得一圆石,犹热,其大如拳,一头微锐,色如铁,重亦如之。
——宋·沈括·《《梦溪笔谈·神奇》》
修武黑气入地,化为石,状如羊首。
——清·张廷玉等·《《明史·五行志一》》
指磨刀石。引申为磨平。
古文寓意:
天子之室,斲其椽而砻之,加密石焉。
——春秋··《《国语·晋语八》》
乐器名。指石磬。古代八音之一。
古文寓意:
於!予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
——··《《书·舜典》》
钟石丝竹之音不绝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》
周公酒肴离於不前,钟石不解於悬,以辅成王而宇内亦治。
——西汉·韩婴·《《韩诗外传》》
八音二曰石。石,磬也。
——南朝梁·沈约·《《宋书·乐志一》》
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者,物之善鸣者也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送孟东野序》》
宋时蜀人房庶,著书论古乐与今乐不远。大略云:上古世质,器与声朴,后世稍变焉。石,磬也,变为方响。
——明·胡侍·《《真珠船·房庶论乐》》
指碑碣。
古文寓意:
镂於金石,琢於盘盂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墨子·兼爱下》》
从臣诵烈,请刻此石,光垂休铭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》
钻石埋辞,以列幽墟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》》
余回视寺左右立石,多宋以来人刻字。
——清·姚鼐·《《游灵岩记》》
故殉石九幽,以作知音。
——晚清·王闿运·《《清中议大夫彭君墓志铭》》
指矿物类药物。
古文寓意:
美疢不如恶石。夫石犹生我,疢之美,其毒滋多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》
掘草烹石,以私其筋骨而日以益愚。
——唐·柳宗元·《《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》》
指砭石。古时治病用的石针。
古文寓意:
扁鹊怒而投其石。
——西汉·刘向·《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》
扁鹊入,砥针砺石。
——西汉·韩婴·《《韩诗外传》》
何先生之凛凛兮,厉针石而从之?
——唐·柳宗元·《《吊屈原文》》
灸之则瘖,石之则狂。
——··《《素问·腹中论》》
引申为针砭,用石针治病。
古文寓意:
吹之喣之,摩手拊之,箴之石之,膊而磔之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郓州溪堂诗》》
结石的省称。
古文寓意:
如:胆石。
——··《》
坚固;坚硬。
古文寓意:
沉而石者,是肾气内著也。
——··《《素问·示从容论》》
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》
形容声音重浊、不响亮。
古文寓意:
厚声石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》
钟已厚则石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周礼·考工记·凫氏》》
投掷。
古文寓意:
民之观者搴帷而入,提石之者犹未肯止。
——汉·贾谊·《《新书·连语》》
通“碩”。大。参见“石師”、“石畫”等。
古文寓意:
夫礼以文质异时而制,制衡律者必本于石师。
——近现代·章炳麟·《《訄书·订礼俗》》
时奇谲之士,石画之臣甚众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》
庙谟资石画,兵略倚珠钤。
——宋·王安石·《《送郓州知府宋谏议》诗》
然以吾丈老成持重,深谋石画,则於建议之初,凡今日之所以攻,后日之所以守,固已得万全之算久矣。
——明·唐顺之·《《答曾石塘总制书》之三》
言言石画,字字金𫔇,施之何患无功,用之惟恨不早。
——清·李渔·《《慎鸾交·却媒》》
古地名。
古文寓意:
北贾种代。种代,石北也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》
古西域国名。
古文寓意:
石,或曰柘支,曰柘折,曰赭时,汉大宛北鄙也。去京师九千里。东北距西突厥,西北波腊,南二百里所抵俱战提,西南五百里康也。圆千余里,右涯素叶河。王姓石,治柘折城,故康居小王窳匿城地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·康》》
姓。
古文寓意:
石氏,姬姓,靖伯之孙石碏有大功於卫,世为卫大夫。齐有石之纷如。楚有石奢、石乞。郑有石申父……五代石氏建国号晋。又乌石兰氏改为石氏。
——南宋·郑樵·《《通志‧氏族略三》》
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。参见“石藥”。
古文寓意:
后魏孝文帝时,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……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,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。
——北宋·李昉等·《《太平广记》》
张生服石为石奴,下潦上乾如渴乌。
——宋·陈师道·《《嗟哉行》》
买了参、蓍、金、石,按了佐、使、君、臣,修合㳇咀丸散,拿去治那病症,还是一些不效。
——明末清初··《《醒世姻缘传》》
量词。(今读dàn)。计算容量的单位。十斗为一石。
古文寓意:
其人力同而宫室美者,良萌也,力作者也,脯二束,酒一石,以赐之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管子·揆度》》
楚国之法,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》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杂说》》
顺治四年丁亥……是岁大饥,米石价四两,八年辛卯,大水,米石价四两二钱。
——清·龚炜·《《巢林笔谈·灾年米价》》
他撂下鞭子去开荒,开了五垧地。到老秋,收五十多石苞米,两个苞米楼子盛不下。
——现当代·周立波·《《暴风骤雨》》
量词。(今读dàn)。计算重量的单位。一百二十斤为一石。
古文寓意:
关石和钧,王府则有。
——··《《书·五子之歌》》
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》
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货殖传》》
十六两为斤,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
——宋·赵彦卫·《《云麓漫钞》》
量词。(今读dàn)。官俸的计量单位。秦汉以为官位的品级,如万石、二千石等。
古文寓意:
千石之令,短兵百人。
——战国·商鞅等·《《商君书·境内》》
汉制:三公号称万石,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。其称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,二千石者百二十斛,比二千石者百斛,千石者九十斛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唐 颜师古 题解》
量词。(今读dàn)。计算弓弩强度的单位。
古文寓意:
魏氏之武卒,以度取之,衣三属之甲,操十二石之弩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议兵》》
天下无事,而辈挽两石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张弘靖传》》
佩刀三尺余,挽弓三石强。
——清·周永铨·《《义卒行》》
量词。(今读dàn)。方言。计算农田亩分的单位。
古文寓意:
在王家村,有两石田,一个瓦屋,还有一座茶子山。
——现当代·周立波·《《山乡巨变》》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石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