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乐崩坏

礼乐崩坏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礼崩乐坏,汉语成语,原指周代礼乐制度瓦解崩溃,后泛指社会秩序混乱、道德规范衰败现象。该词出自《论语·阳货》宰我与孔子关于三年之丧的讨论:"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",但作为固定表述始于汉代孔安国《论语》注。该成语特指西周分封制度瓦解后,诸侯僭越周礼的行为,如郑庄公射伤周桓王等事件。其核心内涵包含礼制约束力破坏与雅乐被俗乐取代的双重维度,既指代政治秩序失范(如臣弑君、子弑父),也涉及文化层面的郑卫之音取代庙堂雅乐。春秋时期虽被视作礼崩乐坏典型,但仍有学者认为该阶段是以礼为中心的霸权时代,诸侯通过会盟、朝聘等礼制重建秩序。该成语定型于《晋书》"礼崩乐坏"的记载,清代章炳麟将其引申...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礼乐崩坏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