禄位,汉语词语,拼音为lù wèi,指俸禄与爵位,外文译作salary and rank。该词源于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“四曰禄位,以驭其士”,郑玄注解称“禄”为月俸,“位”为爵次。春秋时期卫懿公因“鹤有乘轩”被讽禄位滥用,成为典故。该词在《国语》中记载范宣子功绩与禄位关联,晋代葛洪提出“志士不逐禄位”,唐代李颀诗中描述寒士无禄的境况。宋代刘克庄以“乘轩禄位”劝诫舍弃官禄,清代陈天华借曾国藩事例批判官僚保位心态。禄位作为古代职官制度的核心概念,自周代礼制确立,贯穿先秦至清代文献,文昌宫禄星亦被奉为掌管官职禄位之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