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庭之哭

qín tíng zhī kū
秦庭之哭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秦庭之哭的意思

1. 春秋时,吴国兴师攻陷楚国的郢都。楚大夫申包胥赶赴秦国,请求出兵援救,可是,秦哀公却一味敷沂。申包胥不肯退出朝堂,倚墙而哭,日夜不绝声,一连七天不进饮食。终于感动了秦哀公,即出师救楚,打退了吴军。

例句:

在历史的长河中,申包胥的秦庭之哭成为了坚持正义和忠诚的典范。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,不远千里前往秦国求援,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赤诚之心令人动容。

字词解释:

秦庭 秦朝。
表示领属关系,在名词或代词后。
因痛苦悲哀等而流泪发声。

成语故事:

此典出自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申包胥如秦乞师。……秦伯使辞焉,曰:‘寡人闻命矣。子姑就馆,将图而告。’对曰:‘寡君越在草莽,未获所伏,下臣何敢即安?’立依于庭墙而哭,日夜不绝声,勺饮不入口。七日,……秦师乃出。” 春秋时,楚平王无道,父纳子媳,宠信奸臣费无忌,毁法乱纪,并杀太师伍奢及其大儿子伍尚。次子伍员,出奔吴国。伍员,字子胥,偷渡昭关,来至吴市,无以为生,吹箫乞食。 在伍员逃亡吴国的途中,曾遇到楚故人申包胥。申包胥问其何往?伍员将平王杀害父兄之事,如实告之。包胥说;“平王虽无道,君也。足下世受国恩,君臣之分已定,奈何以臣而仇君?”伍员说:“父母之仇,不共戴天,桀纣诛大臣,唯无道也。楚王纳子媳,弃嫡嗣,信谗妄,戮忠良,我必须到吴请兵,扫荡楚国污秽,以报亲仇。” 包胥说:“我要教你借兵报楚,则为不忠,若教你不报,又陷你于不孝。你好自为之吧。你对我说的话,我绝不告诉别人。不过,我应该告诉你的,只有两句话,那就是——你能覆楚我必能存楚,你能危楚我必能安楚。” 伍员到了吴国,见知于公子姬光(后来专诸刺杀了吴王僚,姬光继位,也就是吴王阖闾)。姬光推荐于吴王僚,拜为大夫。 吴国因楚太子建之母,遭受攻击,求救吴国,吴王僚遣姬光迎建母于陨城。楚平王大怒,出师伐吴,吴亦兴师拒抗。适楚军统帅阳暴敝,诸侯从属军,各自慌张,吴军在姬光的策划下,大破楚军。吴军乃取建母楚夫人而归。楚平王见吴军势大,忧虑成疾,久治不愈而死。太子珍即位,为楚昭王。 伍员在吴,听说平王已死,痛哭流涕,姬光怪而问之。伍员说:“我非哭楚王,恨我不能在其生前,枭其首,以雪我恨,故痛哭也。” 姬光继位吴王后,楚侵蔡,蔡侯求救于吴。伍员说吴王兴兵,拜孙武为大将,伍员、伯副之。出兵六万,援蔡伐楚。 孙武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,用兵如神。伍员又报仇心急,再加上楚师统帅囊瓦,是个贫贱之辈,故不旋踵楚军即败,楚昭王逃出郢都。伍员未能活捉昭王,而平王又死去多年,恨无可雪,遂掘平王墓,鞭尸三百,稍解其恨。 申包胥逃避夷陵,闻伍员掘墓鞭尸,认为做得太过。他致书伍员,必践复楚之约。他想到楚昭王之母,是秦哀公的女儿,秦楚有舅甥之谊。包胥乃求救于秦,星夜西驰,足踵俱裂,到雍州,见秦哀公说:“寡君失社稷,逃草莽,乞念甥舅之情,兴兵解围。”哀公说:“我自保不暇,安能济人?”包胥说:“秦楚边界,楚灭将及于秦,存楚即固秦,楚亡,秦亦不保也。” 秦哀公意未决。包胥不居驿馆,不解衣冠,立于秦庭之中,昼夜号哭,不绝其声,是七日,哀公惊讶曰:“楚有此贤臣,尚至于此。寡人无此贤臣,吴更不能容我矣。”遂起兵救楚。


含义解释




出处

申包胥如秦乞师,……立依于庭墙而哭,日夜不绝声,勺饮不入口,七日。秦哀公为之赋《无衣》,九顿首而坐。秦师乃出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》

引证

鬼同曹社之谋,人有秦庭之哭。
——北周·庾信·《《哀江南赋》》
三年而巢不移,则报仇之计已决;三日不返,其去作秦庭之哭可知矣。
——清·蒲松龄·《《聊斋志异·禽侠》》
我只能用下策,派人向绵竹作秦庭之哭。
——现代·姚雪垠·《《李自成》》 「一卷三十二章」
宋末沈敬之逃占城,乞兵兴复,占城以国小辞。敬之效秦庭之哭而不得。
——明·戴冠·《《濯缨亭笔记》》 「卷一」
翁去,向居停作秦庭之哭,求预假薪俸数十金,呼匠为席栅百十间,俾贫民避风雨。
——清·吴炽昌·《《续客窗闲话·阮封翁》》
昔也来惭赋雪,谬称梁苑之游;今则去类乞师,已抱秦庭之哭。
——唐·罗隐·《《辞宣武郑尚书启》》
(驹复上疏)臣已上书东国大臣,反覆恳切,不啻秦庭之哭矣。
——明·张岱·《《石匮书后集·三三·凌驹传》》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秦庭之哭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