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uān
端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14
左右
UMDJ

笔顺

端的笔顺

书写要领

左窄右宽。“立”稍短,点画位置恰当。“山”宜小;中横宜短;下面竖画长短参差;横折钩略取左斜势。右部上下中心对齐。


端的意思

1. 端正;正派。

反义词:

例句:

他因病痛而难以躺下,只能端坐在床边,默默忍受着不适。
教室里,学生们都端坐着,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。

端的意思

2. 东西的一头;(事情的)开头。

例句:

这个社会问题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的政策决策。
文学作品的发端往往隐藏在作者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之中。

端的意思

3. 原因;起因。

近义词:

例句:

他突然改变计划,其中必有端由,我们需要好好了解一下。
这场争吵的端由不过是一件小事,但却引发了双方激烈的情绪

端的意思

4. 方面;项目。

例句:

举其一端,这个例子说明了环保问题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。
变化多端的天气让人难以捉摸,早晨还是晴空万里,下午就突然下起了大雨。

端的意思

5. 手平托东西。

例句:

他小心翼翼地用双手端碗,生怕把汤洒出来。
客人来访时,我礼貌地起身,为他端茶倒水。

端的意思

6. 除掉;剿除。

例句:

警方经过周密部署,最终将这个犯罪团伙连锅端掉,一网打尽。
在餐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,愤怒的消费者要求店家把整个问题食材的锅都连锅端走,以示抗议。

端的意思

7. (Duān)姓。

端的意思

8. 古代布帛长度单位,二丈为端,一说六丈为一端。

例句:

他在武术上有着有练千端的技艺,无论是刀枪剑戟还是拳脚功夫,都样样精通。
在古代,一匹优质的丝绸往往被裁剪成数端,每端六丈。

端的意思

9. 〈口〉拿架子。

例句:

我有个同学,他平时老是端着。
你老端着多难受啊。

端的意思

10. 比喻揭露。

例句:

他不说,你就给他把事端出来。
同志们,把问题都端出来吧!

含义解释

“耑”的今字。
理正;平整;校准。
古文寓意:
振书、端书於君前,有诛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曲礼下》》
端险阻,修封疆,正千伯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管子·四时》》
詹尹乃端策拂龟曰:“君将何以教之?”
——西汉·刘向 辑·《《楚辞·卜居》》
令官市同度量,钧衡石,角斗称,端权概。
——西汉·刘安等·《《淮南子·时则训》》
公正;正直。
古文寓意:
今弃法背令而释犯法者,是为理不端,怀心不公也。
——汉·刘向·《《说苑·至公》》
使正当;使正直。
古文寓意:
尽其道,端其义,而道生焉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祭统》》
正臣端其操行兮,反离谤而见攘。
——汉·东方朔·《《七谏·沉江》》
顶部;锋尖;末梢。
古文寓意:
柏椁以端,长六尺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》
是以君子避三端:避文士之笔端,避武士之锋端,避辩士之舌端。
——西汉·韩婴·《《韩诗外传》》
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,为绛缯衣,画以五彩龙文,束兵刃於其角,而灌脂束苇於尾,烧其端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》
开始。
古文寓意:
故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礼运》》
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》
不求其端,不讯其末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原道》》
头绪。
古文寓意:
故欲恶者,心之大端也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礼运》》
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欲与共济天下大难,定霸王之业,难矣!
——西晋·陈寿·《《三国志·魏志·郭嘉传》》
其说汪洋奥美,关节开解,万端千绪,参错重出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李君墓志铭》》
涯涘;边际。
古文寓意:
顺流而东行,至於北海。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
——战国·庄子及后学·《《庄子·秋水》》
主道员者,运转而无端。
——西汉·刘安等·《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》
反素复始,归於无端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》
先兆;迹象。
古文寓意:
赫至,上变,言布谋反有端,可先未发诛也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黥布列传》》
福钟恒有兆,祸集非无端。
——晋·陆机·《《君子行》》
或曰,凡妖祥之端,必其大者先见,而后小者应之。
——清·侯方域·《《郑氏东园记》》
方面;种类。
古文寓意:
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
——··《《论语·为政》》
公子患之,数请魏王,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》
行迈日悄悄,山谷势多端。
——唐·杜甫·《《寒硖》诗》
但有崇进与斥削二端,更无外补左官之事矣。
——明·沈德符·《《野获编·内阁一·辅臣殿阁衔》》
更就有碍于民主实现者而言,则有荦荦六大端,应请加以考虑。
——现代·郭沫若·《《沸羹集·文化界时局进言》》
事由;原委。
古文寓意:
今有难,无他端而欲赴秦军,譬若以肉投馁虎,何功之有哉?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》
审有内乱、杀人、怨怼之端,宜穷竟考问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王商传》》
天意固有属,谁能诘其端?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龊龊》诗》
心绪;思绪。
古文寓意:
长歌欲自慰,弥起长恨端。
——南朝宋·鲍照·《《代东门行》》
忧端齐终南,𭱊洞不可掇。
——唐·杜甫·《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》》
审视;细看。参见“端詳”。
古文寓意:
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。
——西汉·刘向·《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》
欲下丹青笔,先拈宝镜端。
——唐·薛媛·《《写真寄夫南楚材》诗》
双手平举捧物。参见“端簡”。
古文寓意:
你看那众和尚,搬箱抬笼,抢桌端锅,满院里叫苦连天。
——明·吴承恩·《《西游记》》
正值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。
——清·曹雪芹·《《红楼梦》》
准定;应当。
古文寓意:
佳期在,宝钗鸾镜,端不负平生。
——宋·蔡伸·《《满庭芳》词》
曲屏端有,吹箫人在,同倚暮云清晓。
——宋·张元干·《《永遇乐》词》
异日再过此,端为解征骖。
——元·罗庆·《《水调歌头》词》
古代几何学上的点。
古文寓意:
端,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墨子·经上》》
古代的礼服。多用于丧祭场合。
古文寓意:
其齐服有玄端素端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周礼·春官·司服》》
宫殿或京城的正南门。参见“端門”。
古文寓意:
岩岩北阙,南端逌遵。
——南朝梁·萧统·《《文选·左思〈魏都赋〉》》
六朝时对幕职的敬称。
古文寓意:
六朝称府幕曰府端,州幕称州端,节度曰节端,宪司幕曰宪端。
——明·王志坚·《《表异录·职官》》
用同“鍛”。
古文寓意:
杨太监简在戎监,尝得诸李尉府显忠之族子,谓甲不经火,冷砧则劲可御矢,谓之冷端。
——宋·岳珂·《《愧郯录》》
古代量词。帛类的长度单位。
古文寓意:
入币纯帛无过五两
——战国··《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》》
王戎为侍中,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。
——南朝宋·刘义庆·《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》
烈闻而使人谢之,遗布一端。
——北宋·司马光·《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初平二年》》
今人谓缣帛一匹为壹端,或总言端匹。案,《左传》:“币锦二两。”注云:“二丈为一端,二端为一两,所谓匹也。二两,二匹也。”然则以端为匹非矣……若束帛,则卷其帛为二端,五匹遂见十端。
——宋·洪迈·《《容斋五笔·谓端为匹》》
次日,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、两瓶山羊血、四端苗锦,六篓贡茶,叫人挑着,一直来到葛来官家。
——清·吴敬梓·《《儒林外史》》
副词。故意;特地。
古文寓意:
竖谷阳之进酒也,非以端恶子反也。
——战国末期·韩非·《《韩非子·饰邪》》
明日,端复饮於市,欲遇而刺杀之。
——战国末期·吕不韦等·《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》
山谷云,天下清景,初不择贤愚而与之;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。
——宋·惠洪·《《冷斋夜话·荆公钟山东坡余杭诗》》
通“喘”。小声说话。
古文寓意:
君子之学也,入乎耳,箸乎心,布乎四体,形乎动静,端而言,蠕而动,一可以为法则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劝学》》
通“專”。笏;手版。
古文寓意:
故退身不舍端;修业不息版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管子·宙合》》
姓。复姓端木的省称。
古文寓意:
予友端君以善既卒之一年……君讳复初。以善,其字也。姓端木氏。其先为卫人,出於孔门弟子子贡之裔。今独以“端”称氏者,从省文也。
——明·宋濂·《《端木府君墓志铭》》
指正直的人。参见“端人”、“端平”。
古文寓意:
则有晋郑,咸黜不端,以绥定王家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》
指肇事者。
古文寓意:
慎无敢失火,失火者斩其端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墨子·号令》》
引申为把隐藏着的东西公开。大家把问题都端出来。
副词。恰巧;正好。
古文寓意:
其余诚太迫急,奈何?妾薄命,端遇竟宁前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许皇后》》
彼唯有见于近而无见于远,有察于寡而无察于多,肉食者鄙,端推此辈。
——近现代·严复·《《救亡决论》》
副词。究竟;到底。
古文寓意:
容华坐销歇,端为谁苦辛?
——南朝宋·鲍照·《《行药至城东桥》诗》
余年端有几?风月且婆娑。
——宋·陆游·《《幽事》诗》
再起东山成画虎,围棋端不救苍生。
——近现代·张伯驹·《《续洪宪纪事诗》》
副词。的确;实在。
古文寓意:
郊外黄埃端可厌,归来移病香闺。
——宋·葛胜仲·《《临江仙》词》
下官端为淑娘姻事,历尽无数间关。
——明·周履靖·《《锦笺记·赐婚》》
湘绮老人端解事,封还官职避弹章。
——清·刘成禺·《《洪宪纪事诗》》
副词。全;都。
古文寓意:
归正反正,端在今日。
——明·张煌言·《《海师恢复镇江一路檄》》
葬母教子,端赖卿贤。
——清·蒲松龄·《《聊斋志异·白于玉》》
正,不偏斜;直,不弯曲。
古文寓意:
君子之容舒迟,见所尊者齐遫,足容重,手容恭,目容端,口容止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玉藻》》
席不端,弗坐;割不正,弗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墨子·非儒下》》
畎欲深而端,亩欲沃以平。
——宋·戴埴·《《鼠璞·樊迟学稼》》
悬针者,笔欲极平,自上而下,端若引绳。
——宋·姜夔·《《续书谱·真》》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端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