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
纟
7
左右
納
XMWY
笔顺

书写要领
纳的意思
3. 享受。
例句:
傍晚,人们扇动着芭蕉扇在院子里纳凉。
夏天,我们喜欢在树下纳凉。
纳的意思
4. 交付(捐税、公粮等)。
例句:
这个商业区只有区区几条街道,却是本市的纳税大户。
企业主要积极纳税。
纳的意思
5. (Nà)姓。
纳的意思
6. 缝纫方法,在鞋底、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,使它结实耐磨。
例句:
奶奶戴着老花镜,坐在窗前一针一线地纳鞋底,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编织着岁月的温情。
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妈妈总是亲手纳鞋底,为家人制作结实耐穿的布鞋。
纳的意思
7. (外)法定计量单位中十进分数单位词头之一,表示10-9,符号n。
纳的意思
8. 详见“纳西族”:我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在云南、四川等省。
含义解释
入;使入。
古文寓意:
收藏;藏入。
古文寓意:
取;娶。参见“納婦”。
古文寓意:
杀三郄而尸诸朝,纳其室以分妇人。
——春秋··《《国语·晋语六》》
十七年,内史腾攻韩,得韩王安,尽纳其地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》
〔宗室〕倾心来往了多时,毕竟纳了严蕊为妾。
——明末·凌濛初·《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》
如果朋友们凑趣说:“那是怕你纳第三个姨太太。”
——现当代·周而复·《《上海的早晨》》
结交。
古文寓意:
今将军当盛位,帝春秋富,宜纳宗室,又多与大臣共事,反诸吕道,如是则可以免患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楚元王刘交传》》
温忠慨深烈,言与泗俱,丞相亦与之对泣。叙情既毕,便深自陈结,丞相亦厚相酬纳。
——南朝宋·刘义庆·《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》
贡献;缴纳。
古文寓意:
停,留。参见“納步”。
古文寓意:
徐永之先生为江浙提举日,客往访之者,无间亲疎贵贱,必送之於门外。客或请纳步,则曰,不可,妇人送迎不逾阈。
——明·陶宗仪·《《辍耕录·先辈谦让》》
〔净〕洒家告退。〔丑〕容送。〔净〕纳步。
——宋·佚名·《《张协状元》》
见“納納”。沾湿貌。
古文寓意:
裳襜襜而含风兮,衣纳纳而掩露。
——西汉·刘向 辑·《《楚辞·刘向〈九叹·逢纷〉》》
翌日风回沴气消,归涛纳纳景昭昭。
——唐·刘禹锡·《《踏潮歌》》
明明落溪口,纳纳喧滩齿。
——宋·梅尧臣·《《石笋峰》诗》
用同“捺”。按下。
古文寓意:
通“衲”。补缀,粗缝。
古文寓意:
刺绣之师,能缝帷裳;纳缕之工,不能织锦。
——汉·王充·《《论衡·程材》》
庚子,王崩于洛阳,年六十六
——西晋·陈寿·《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》
改霞欣然接住纸卷,很小心地放进书兜,书兜里还有语文、算术和帮她妈纳的一只鞋底子。
——现当代·柳青·《《创业史》》
通“軜”。古代驷马车上两旁两匹马的内侧缰绳。
古文寓意:
三公奉轭持纳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正论》》
姓。元代有纳麟。见《元史》本传。
古文寓意:
纳,姓。出何氏《姓苑》。
——北宋·陈彭年等·《《广韵‧合韵》》
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财货于官府取得监生亦称纳。参见“納監”、“納馬”。
古文寓意:
那人姓金名满……少时读书不就,将银援例纳了个令史,就参在本县户房为吏。
——明·冯梦龙·《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》
用同“捺”。低,低下。参见“納頭”、“納拜”。
古文寓意:
纳头一觉回光入玄界,畅好是清也波哉。
——明·贾仲名·《《金安寿》》
只见屋角头走过一个人来,见了二位,纳头便拜下去。
——清·吴敬梓·《《儒林外史》》
阿盖在梁王与段功谈话之间,久已不胜其羞涩,经此一问,满脸涨得通红,一纳头向寺门跑去。
——现代·郭沫若·《《孔雀胆》》
走向前,喜满腮。接待不着且休怪,倒玉柱金山纳头拜。
——北宋··《《刘知远诸宫调·君臣弟兄母子夫妇团圆》》
前辈遇通家子弟初见请纳拜者,既受之,则设席望其家,遥拜其父祖,乃就坐。
——宋·陆游·《《老学庵笔记》》
倘肯如此,弟当托兄先容,纳拜大宗师门下。
——明·李贽·《《与周友山书》》
通“衲”。引申为粗劣。参见“納布”。
古文寓意:
初,高祖微时,贫陋过甚,尝自新洲伐荻,有纳布衫袄等衣,皆敬皇后手自作。
——南朝梁·沈约·《《宋书·徐湛之传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纳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