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谏

nà jiàn
纳谏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纳谏的意思

1. 古代指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,后泛指尊长等接受规劝。

反义词:

拒谏 陈策

例句:

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,他始终保持着虚怀若谷的态度,善于纳谏,不断从他人的建议中汲取智慧。
在团队讨论中,他总是认真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,乐于纳谏,这使得团队能够不断进步,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国王深知纳谏的重要性,因此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收集和处理民众的建议和意见,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。

含义解释

向君主进谏。
这位大臣不畏权贵,多次向君主纳谏,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。
面对国家的困境,他毅然决然地向君主进谏,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忠臣直言纳谏,希望君主能够采纳他的建议,改善国家的治理。
古文寓意:
及王之征也,吉遂又数纳谏,王不能用,遂至于废。
——汉·荀悦·《《汉纪·昭帝纪》》
接受规劝。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。
在朝会上,大臣们纷纷进谏,君主一一倾听,并采纳了其中许多有益的建议。
君主闻过则喜,对于臣子的进谏总是虚心接受,这种态度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拥戴。
历代贤明的君主都深知纳谏的重要性,他们乐于听取臣下的建议,以此作为治国安邦的良策。
古文寓意:
锦县生员金从善,以上言建储立后,纳谏施德,忤旨,论斩。
——清末民初·赵尔巽等·《《清史稿·高宗纪》》
任用贤士,纳谏如流。
——宋元时期·佚名·《《前汉书平话》卷中》
臣以进言为忠,君以纳谏为圣。
——金·王若虚·《《臣事实辨》》
纳谏如响,任贤勿疑。
——唐·陆贽·《《贞元九年大赦制》》
纳谏不忘其师,言身不失其友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国语·晋语八》》
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纳谏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