罪魁祸首
罪魁祸首的意思
1. 指作恶犯罪的首要部分。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。
例句:
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,而其中塑料垃圾泛滥可谓是罪魁祸首之一。
这场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竟是一个未熄灭的烟蒂,这提醒我
经过调查,发现那场特大火灾的罪魁祸首竟是一个未熄灭的烟蒂。
字词解释:
罪
犯法的行为。
魁
为首的,居第一位的。
祸
灾殃,苦难:祸殃。
首
领导的人,带头的。
成语故事:
“罪魁”一词,最早见于南宋大臣文天祥的《指南录·卷一·纪事》。在南宋末年,国家面临蒙古大军的猛烈攻击,形势岌岌可危。将军吕文焕,在与蒙古军长达五年的艰苦战斗中,最终因缺乏足够的援军而选择了投降。这一决定使得蒙古军得以更深入地侵入南宋领土。为了缓和蒙古的攻势,宋朝政府竟然封吕文焕的侄儿吕师孟为兵部尚书。文天祥,这位忠贞不渝的爱国志士,在与元朝(由蒙古建立)的谈判中,对吕文焕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指责,称他为“罪魁”,意指他是导致国家陷入此等困境的首要罪人。 而“祸首”一词,则源于《东观汉记·卷一五·申屠刚》。这段记载讲述了周武王灭商后,封周公以鲁地,但周公因忙于辅佐年幼的成王,未能亲自前往封地。此时,鲁地的淮夷、徐戎等部族发生叛乱。周公亲自东征,成功平定了叛乱。为了防止这些“祸首”——即叛乱的根源再次作乱,周公决定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前往鲁地受封,镇守此地,以确保周朝的统治稳固。 后来,随着历史的演变,“罪魁”与“祸首”这两个词汇逐渐被合并使用,形成了“罪魁祸首”这一成语。它不仅仅是指造成罪恶或灾祸的首要分子,更是比喻那些导致坏事发生、事故发生的根源或主要责任者。这个成语凝聚了古人对于责任与因果的深刻认识,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正义与道德的不懈追求。
含义解释
比喻坏事的根源或事故的主要责任者。
引证
镇海寺僧源一与己立异,势促且孤,况源一有勇无谋,卒然一发,徒呈意气之私,其亡可待,将来罪魁祸首反在自己身上,老大着急。
——清·夏敬渠·《《野叟曝言》》 「一三六回」
她发怒似的站起来,看着自己房里满地散乱的什物,抢过去踢了几脚,好像它们就是罪魁祸首。
——现代·茅盾·《《虹》》 「九」
年来劳师糜饷,迄无成功,祸首罪魁,实由欺始。
——现代·赵尔巽·《《清史稿·李菡传》》
新妇自伤薄命,屡欲觅死。罪魁祸首,不得不痛恨于怂恿冲喜之人及劝解煞之老妪。
——清·壮者·《《扫迷帚》》 「第二三回」
常熟既出了一个巨奸大猾,罪魁罪有祸首;必须再出一个为国忘身的大忠臣,方给吾常熟人争争气!
——现代·孙希孟·《《轰天雷》》 「九」
昔周公豫防祸首,先遣伯禽守封于鲁,离断至亲,以义割恩。使己尊宠,不加其后。
——东汉·班固、陈宗等·《《东观汉记·卷一五·申屠刚》》
你引狼入室,带领蒙古军南下,叛逆误国,让国家遭遇如此不幸,这样的“罪魁”,你不是乱贼谁是乱贼?
——宋·文天祥·《《指南录·卷一·纪事》》
他们是旧社会制造穷困苦难的罪魁祸首。
——现代·曲波·《《林海雪原》》 「一五」
孩子站在那边吮指头,一双眼睛乌溜溜地望着他的爹娘,仿佛知道了自己是罪魁祸首。
——现代·茅盾·《《尚未成功》》
今朝败坏门风事,算来都是你当承!罪魁祸首都是你,亏你何颜诿别人。
——清·陶贞怀·《《天雨花》》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罪魁祸首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