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學
网友科普
义学,又称义塾,是中国旧时由官款、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免费蒙学,主要招收贫寒子弟。其教学内容以识字写字为主,常用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等教材,部分义学还设有举业课程,校舍多由祠堂改造或私人捐建。该教育形式始创于北宋范仲淹,其在苏州置义庄支持族内教育。元代黄澹设义学于三贤堂,获赐“乔江书院”匾额;明代义学因社学败坏而兴起,分为官办、乡绅捐建和儒生自办三类。清代康熙四十一年颁布“定义学小学之制”,雍正元年谕令改生祠书院为义学,形成制度化体系,并在贵州、云南等地及台湾地区广泛推行,教学内容包括训官音、学礼仪。台湾康雍时期设26所义学,乾隆年间部分改建为书院;清末武训通过行乞筹办三所义学,获清政府旌表。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義學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