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目

ěr mù
耳目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耳目的意思

1. 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。

近义词:

密探 间谍

例句:

你一定要多加注意,他是敌人派来的耳目。

耳目的意思

2. 指见闻。

例句:

他的见识广博,耳目所及无所不包,因此总能给出独到的见解。

耳目的意思

3. 耳朵和眼睛。

例句:

孩子们用好奇的耳目观察着周围的世界,不断汲取新知识。
身处大自然之中,我尽情地用耳目去感受那美丽的风景和动听的声音。

网友科普

(1)指视听。 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耳目之明,如是其狭也。” (2)指审察,了解。 《晋书·凉武昭王传》:“赏勿漏疏,罚勿容亲,耳目人间,知外患苦。” (3)指侦察消息的人。 《古今小说·汪姓之一死救全家》:“却说洪恭在太湖县广有耳目。” (4)指视听所系的事物;标志。 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师之耳目,在吾旗鼓,进退从之。”

含义解释

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。
他的耳目众多,总能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消息。
古文寓意:
是以联合同志,共兴《清议报》,为国民之耳目,作维新之喉舌。
——近代·梁启超·《《清议报叙例》》
你们的笔,是人民的笔,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。
——现代·刘少奇·《《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》》
国语》、《世本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楚汉春秋》、《太史公书》,今之所以知古,后之所由观前,圣人之耳目也。
——晋·袁宏·《《后汉纪·和帝纪上》》
圣贤者,时人之耳目也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争臣论》》
耳朵和眼睛。
警察的耳目锐利,他们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成功破获了多起案件。
古文寓意:
菖蒲味辛温无毒,开心补五脏,通九窍,明耳目。
——宋·苏轼·《《石菖蒲赞》》
若无礼,则手足无所措,耳目无所加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》
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,回向我的耳目里,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。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彷徨·伤逝》》
劳勤心力耳目,节用水火材物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》
指侦察或了解情况。亦指暗探。
为了调查这起案件,警方安排了耳目潜入犯罪组织内部收集情报。
古文寓意:
大清又厚抚辽人之往来我地者,于是降人与辽人皆为我耳目。
——清·魏源·《《圣武记》卷一》
武安吏皆为耳目,诸灌氏皆亡匿,夫系,遂不得告言武安隐事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》
党派了联络员带领我们躲过了敌人的耳目,通过了层层封锁线。
——现代·周建人·《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》
唯愿远布耳目,精加采访,褒秋毫之善,贬纤介之恶。
——唐·李延寿、李大师·《《北史·房彦谦传》》
有些场合,他不去,会有人告诉他的,至少有江菊霞这个耳目。
——当代·周而复·《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四七》
犹视听;见闻。引申为审察和了解。
在这个领域,他有着丰富的耳目,总能提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。
古文寓意:
故能物色幽微,耳目屠钓,致王业于缉熙,被淳风于遐迩。
——唐·姚察、姚思廉·《《梁书·武帝纪中》》
师之耳目,在吾旗鼓,进退从之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》
若先,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,故不敢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国语·晋语五》》
所患耳目不广,不能周知民间苦乐,国势安危。
——元·刘祁·《《归潜志》卷七》
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。
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眼光,成为了领导身边的亲信耳目,为团队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古文寓意:
臣以庸朽,滥居辅弼,虚备耳目。
——晋·刘昫等·《《旧唐书·姚珽传》》
举天下至于无可信,而乃欲寄其耳目,托其心腹,则其势不得不流于偏重,而私昵得以用之矣。
——清·侯方域·《《南省试策一》》
帝曰:“臣作朕股肱耳目。”
——西周·佚名·《《书·益稷》》
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耳目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