胥士

xū shì
胥士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胥士,汉语词汇,拼音为xū shì,释义为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,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。

含义解释

唐代设置公廨本钱,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,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。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,称为“胥士”。
在唐代,政府为了补充官署公费和官吏的俸禄,设置了公廨本钱制度,允许使用公款进行贸易或放债取息。这些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并向官府纳课的民户,被尊称为“胥士”,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古文寓意:
(贞观)十二年,罢诸司公廨本钱,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,视防合制而收其课,计官多少而给之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五》》
二十二年,置京诸司公廨本钱,捉以令史、府史、胥士。
——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五》》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胥士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