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花
网友科普
落花,汉语词语,拼音为luò huā,指凋谢而落下的花朵,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《惜花》一诗。作为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,其常与“流水”“残春”等意象组合,构成古典诗词中暮春图景的典型元素。该词语在文学语境中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:既寄托生命短暂、时光流逝的感怀,如李商隐《落花》以残春寄寓身世之悲;亦隐喻世事变迁与人生际遇,如李煜“流水落花春去也”浓缩亡国之痛。诗人常通过移情手法,将落花与离愁、战乱等主题关联,形成物我交融的抒情传统。其文学意象发展始于唐代,杜甫、张若虚等已将其嵌入思乡、怀旧等主题。至宋代,欧阳修“乱红飞过秋千”、晏殊“花落去”等句,进一步拓展哲理化表达。同义词汇“落红”“落英”在晋唐文献...
相关诗词
落花
高阁客竟去,小园花乱飞。参差连曲陌,迢递送斜晖。肠断未忍扫,眼穿仍欲归。芳心向春尽,所得是沾衣。
落花
连理枝头花正开,妒花风雨便相催。愿教青帝常为主,莫遣纷纷点翠苔。
落花
坠素翻红各自伤,青楼烟雨忍相忘。将飞更作回风舞,已落犹成半面妆。沧海客归珠有泪,章台人去骨遗香。可能无意传双蝶,尽付芳心与蜜房。
落花
正单衣试酒,恨客里、光阴虚掷。愿春暂留,春归如过翼。一去无迹。为问花何在,夜来风雨,葬楚宫倾国。钗钿堕处遗香泽。乱点桃蹊,轻翻柳陌。多情为谁追惜。但蜂媒蝶使,时叩窗隔。东园岑寂。渐蒙笼暗碧。静绕珍丛底,成叹息。长条故惹行客。似牵衣待话,别情无极。残英小、强簪巾帻。终不似一朵,钗头颤袅,向人欹侧。漂流处、莫趁潮汐。恐断红、尚有相思字,何由见得。
落花
春光冉冉归何处,更向花前把一杯。尽日问花花不语,为谁零落为谁开。
落花
留春春不住,春归人寂寞。厌风风不定,风起花萧索。既兴风前叹,重命花下酌。劝君尝绿醅,教人拾红萼。桃飘火焰焰,梨堕雪漠漠。独有病眼花,春风吹不落。
落花
我愿透着寂静的朦胧 薄淡的浮纱,细听着淅淅的细雨寂寂的在檐上激打,遥对着远远吹来的空虚中的嘘叹的声音,意识着一片一片的坠下的轻轻的白色的落花。落花掩住了藓苔 幽径 石块 沉沙。落花吹送来白色的幽梦到寂静的人家。落花倚着细雨的纤纤的柔腕虚虚的落下。落花印在我们唇上接吻的余香 啊!不要惊醒了她!啊!不要惊醒了她,不要惊醒了落花!任她孤独的飘荡!飘荡,飘荡,飘荡在我们的心头,眼里,歌唱着,到处是人生的故家。啊,到底哪里是人生的故家?啊,寂寂的听着落花,妹妹 你愿意罢 我们永久的透着朦胧的浮纱,细细的深尝着白色的落花深深的坠下,你弱弱的倾依着我的胳膊,细细的听歌唱着她,“不要忘了山巅,水涯,到处是你们的故乡,到处你们是落花。”1925年6月9日
落花
一片又一片,等闲苔面红。不能延数日,开亦是春风。公子歌声歇,诗人眼界空。遥思故山下,经雨两三丛。
落花
红紫成泥泥作尘,颠风不管惜花人。落花辞树虽无语,别倩黄鹂告许春。
落花
彩云红雨暗长门,翡翠枝余萼绿痕。桃李东风蝴蝶梦,关山明月杜鹃魂。玉阑烟冷空千树,金谷香销漫一尊。狼籍满庭君莫扫,且留春色到黄昏。
落花
蝶醉蜂痴一簇香,绣葩红蒂堕残芳。因嗟好德人难得,公子王孙尽断肠。
落花
山杏溪桃次第开,狂风正用此时来。未妨老子凭栏兴,满地残红点绿苔。
落花
一夜春风拂苑墙,归来何处剩凄凉。汉皋佩冷临江失,金谷楼危到地香。泪脸补痕劳獭髓,舞台收影费鸾肠。南朝乐府休赓曲,桃叶桃根尽可伤。
落花
片片落花飞,随风去不归。如何临欲别,不得傍君衣。
落花
落拓东风不藉春,吹开吹谢两何因。当时曾见笑筵主,今日自为行路尘。颜色却还天上女,馨香留与世间人。明年寒食重相见,零泪无端又满巾。
落花
南浦云归春亦归,绿杨枝上鸟空啼。落花满地无人管,一半和香作燕泥。
落花
已分将身著地飞,那羞践踏损光晖。无端又被春风误,吹落西家不得归。
落花
花开花落尽由风,数日荣衰事不同。庭下晚来犹可翫,绿苔芳草缀残红。
落花
残红引动诗魔,怀古牵情奈何。半落铜台月晓,乱飘金谷风多。悠悠旋逐流水,片片轻粘短莎。谁见长门深锁,黄昏细雨相和。
落花
落花辞高树,最是愁人处。一一旋成泥,日暮有风雨。不如沙上蓬,根断随长风。飘然与道俱,无情任西东。
共 59 条结果, 分 3 页
共 59 条结果,分 3 页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落花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