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賁
网友科普
虎贲(hǔ bēn)是汉语词汇,最初指精锐武士或勇士,亦为古代职官名,并曾指狮子座七十二号星。该词源自《尚书·牧誓序》与《史记》,记载周武王伐纣时率“虎贲三千人”,特指其麾下装备青铜兵器的重装步兵,协同战车作战。作为军事术语,“虎贲”专指周武王亲军精锐,承担核心作战任务。《周礼》记载周代设“虎贲氏”掌护卫之职,汉平帝时更名为虎贲郎,由中郎将统领宿卫,此制延续至唐代废止。清代王引之考证《牧誓》中“虎贲三百人”实为三千人之误。其起源可溯至商周之际,西周以虎贲军为主力征战,后逐渐演变为禁军代称。职官体系自周代确立,汉代至南北朝逐步完善,唐代废止。《战国策》《三国志》等文献多次提及虎贲武士或官职,印证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虎賁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