裁帽
网友科普
裁帽拼音cái mào ,释义宋 代官员所戴之帽,出处《宋史·舆服志五》。
含义解释
宋代公卿大吏至六曹郎中等官员所戴之帽。为席帽前檐加全幅黑纱并仅围为其半而成。
在北宋的朝堂之上,官员们皆身着华服,头戴裁帽。
古文寓意:
重戴。唐士人多尚之,盖古大裁帽之遗制,本野夫岩叟之服。以皂罗为之,方而垂檐,紫里,两紫丝组为缨,垂而结之颔下。
——元·脱脱等·《《宋史·舆服志五》》
五代始命御史服裁帽。本朝淳化初,又命公卿皆服之……今席帽、裁帽分成为两等,中丞至御史,与六曹郎中,则于席帽前加全幅皂纱,仅围其半为裁帽;非台官及自郎中而上,与员外而下,则无有为席帽。
——宋·叶梦得·《《石林燕语》卷三》
按此制似古妇人幂䍠,今眼纱之类,而名为裁帽,不可解。又按张洎《题右丞画孟襄阳吟诗图》云:“襄阳之状峭而瘦,衣白袍,靴帽重戴,乘款段马。一童总角,负琴而从。”观其图,乃帽上加皂色幅巾,垂于肩后,但不似幂䍠掩面耳,殊近裁帽之制。
——清·王士禛·《《香祖笔记》卷十一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裁帽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