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仁见智

jiàn rén jiàn zhì
见仁见智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见仁见智的意思

1. 仁者从仁的方面观察问题,智者从智的方面观察问题。

例句:

在讨论这个历史事件时,历史学家们的观点见仁见智,难以达成一致的结论。
对于这个复杂的艺术作品,观众们的评价见仁见智,各有各的看法。

字词解释:

对于事物的看法。
同情,友爱。
对于事物的看法。
聪明,智慧,见识。

成语故事:

《易经》相传由伏羲制卦,文王作系辞,孔子作十翼。共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。《易经》的内容,最早只是记大自然、气象、天文等变化,供古代帝王施政参考之用,一般百姓则用为占卜吉凶。直到孔子为《易经》作传,才赋予它哲理上的意义,成为儒家的重要典籍。《易经》的内容充满神秘的色彩,理念幽微莫测,由宇宙运行乃至人事生灭,都有极精辟的见解。在所引典源《易经・系辞上》中,解释了生成天地万物的“道”,说︰“阴阳的相反相生,生成了宇宙万物,这就是道。承继阴阳之道而生成万物的就是善,而成就万物的就是天命之性,也就是仁义道德。有仁德的人见到此道,就认为是仁;有智慧的人体会此道,就认为是智。百姓虽然日常受用此道,却不知晓。因此君子之道虽然涵盖万有,知道的人却很少啊!”后来“见仁见智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对同一件事,每个人看法各异。


含义解释




出处

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(智)者见之谓之知(智)。
——先秦·佚名·《《周易·系辞上》》

引证

性道文章,随人略领,见仁见智,何必齐观!
——明·黄道周·《《榕坛问业》》 「卷一一」
论复之为卦一阳处乎极下,而动体已萌。……两家各执其是,不无见仁见智之弊,当以石涧之论折衷之。
——清·程廷祚·《《大易择言·复卦》》
诗是见仁见智的东西,尤其是旧诗。
——现代·郭沫若·《《南京印象》》 「一四」
作家以为好的,读者未必以为好,见仁见智,正自不易一致。
——现代·老舍·《《我怎样写〈火葬〉》》
鄙人以为可杀,诸君子以为可宥,此则见仁见智,识解各殊,佩韦佩弦,性情各异。
——清·曾国藩·《《覆仓少平》》
同是一个故事情节写在一部小说或剧本里,和表演在舞台上或放映在电影里效果也各不相同,不同的观众也有见仁见智,见浅见深之别。
——现代·朱光潜·《《谈美书简》》 「七」
见仁见智,议论纷纭,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,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。
——当代·高阳·《《清宫外史》》 「上册」
至于这种名士风是好是坏,合时宜不合时宜,要看你如何着眼;所谓见仁见智,各有不同。
——现代·朱自清·《《〈燕知草〉序》》
夫书之难以一端尽也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......然使一己之见,不事穿凿过求,而偶然浏览,有会于心,笔而志之,以自省识,未尝不可资修辞之助也。
——清·章学诚·《《文史通义·三·内篇·文理》》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见仁见智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