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齋
网友科普
设斋(拼音:shè zhāi,注音:ㄕㄜˋ ㄓㄞ),汉语词语,繁体写作“设斋”,指备办素食或向僧尼施食的宗教行为,最早见于隋炀帝《遣使入天台设周忌书》。该词包含两层含义:一为置办素席用于祭祀或宴请,二为向僧侣布施食物以祈福。作为佛教斋供仪式的核心元素,设斋需包含施主(斋主)、受斋僧与斋意三要素,其中咒愿环节需通过宣说斋意文表达设斋目的,目的涵盖荐亡、庆典乃至世俗需求如囚拘、兵行等。道教斋醮科仪中类似行为称为“施食”,包含燃灯诵经等超度环节。该习俗始见于隋代帝王追福仪式,隋炀帝曾遣使设斋追福。唐代被纳入国忌日、圣节等国家斋戒活动,各地普遍推行设斋行香。清代元龙诗句“设斋非爱名”延续其与佛教善行的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設齋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