谐辞
网友科普
谐辞,汉语词语,读音为xié cí,指诙谐戏谑的言辞,由南朝梁刘勰在《文心雕龙·谐隐》中系统阐述。该术语与“隐语”共同构成古代文论中的特殊表达方式,具有滑稽逗趣、讽谏劝诫的功能。《文心雕龙·谐隐》指出谐辞通过浅显通俗的言语引发愉悦发笑,其内容多涉及对昏暴行为的婉转规劝,如优旃讽谏漆城、优孟劝阻葬马等事例。隐语则通过隐晦比喻指涉事物,例如伍举以大鸟隐喻楚王、庄姬托辞龙尾等典故,二者共同体现“意生于权谲,事出于机急”的表达特性。该术语起源于先秦时期民间歌谣与宫廷讽谏实践,如芮良夫之诗“自有肺肠,俾民卒狂”的记录。刘勰系统总结其“振危释惫”“会义适时”的社会功能,并强调谐辞与隐语在表达层面形成“可相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谐辞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