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ào
貌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14
左右
EERQ

笔顺

貌的笔顺

书写要领

“豸”撇画平行,弯钩自然。“皃”框形上宽下窄,上下撇都不宜太长,竖弯钩圆转自然,钩底宜平。


貌的意思

1. 相貌,长相。

近义词:

例句:

他的精神面貌很好,总是充满活力地面对每一天。
他的相貌在班级里是数一数二的。

貌的意思

2. 外表的形象;样子。

例句:

这本书的前言简要介绍了作者的研究概貌,为读者提供了阅读导向。
从高空中俯瞰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城市的概貌,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。

貌的意思

3. (Mào)姓。

貌的意思

4.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用的字,如“飘飘:飞貌”等。

例句:

鸟儿在天空中展现出轻盈的飞貌,自由自在地翱翔。
他的动作如同飞鸟一般,展现出一种灵动而优雅的飞貌。

含义解释

“皃”的今字。亦作“䫉”。
指面部神情。
古文寓意:
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:“子无乃称。”
——战国·庄子及后学·《《庄子·德充符》》
歌响未终兮,𫛳集予舍;止于坐隅兮,貌甚闲暇。
——汉·贾谊·《《𫛳鸟赋》》
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
——唐·柳宗元·《《捕蛇者说》》
形状;姿态。
古文寓意:
指之人也,与首之人也异,人之体非一貌者也,故异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墨子·大取》》
望远者,察其貌而不察其形。
——战国·穀梁赤·《《穀梁传·桓公十四年》》
故圹垄,其貌象室屋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礼论》》
夫人宵天地之貌,怀五常之性。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刑法志》》
故灼灼状桃花之鲜,依依尽杨柳之貌。
——南朝梁·刘勰·《《文心雕龙·物色》》
外部表现。
古文寓意:
孙接者,仁之能也;礼节者,仁之貌也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儒行》》
犹言表面上。指行动、表现并非出于本心。
古文寓意:
王貌受之,终弗获用。
——先秦··《《逸周书·芮良夫》》
若从君者,则貌而出者,入可也;寇而出者,行可也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定公元年》》
意思要专折严参几个属员,貌为风厉,或可以息了这件事。
——清·吴妍人·《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》
礼貌。
古文寓意:
见冕者与瞽者,虽亵,必以貌。
——··《《论语·乡党》》
君者,治辨之主也,文理之原也,情貌之尽也,相率而致隆之,不亦可乎?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礼论》》
谓察知物体的形状。
古文寓意:
知也者,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,若见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墨子·经说上》》
谓以好言好色取悦于人。
古文寓意:
君子之於子,爱之而勿面,使之而勿貌,导之以道而勿强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大略》》
像;仿效。
古文寓意:
故三月之葬,其貌以生设饰死者也,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,是致隆思慕之义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礼论》》
古书注解常用字。相当于今“……样子”。
古文寓意:
寤辟有摽
——··《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》
远纡回以樛流
——南朝梁·萧统·《《文选·班彪〈北征赋〉》》
传说中的兽名。
古文寓意:
狗缨国献一兽,名貌。吴大帝时,尚有见者,其兽善遁,入人室中,窃食已,大叫,人觅之,即不见矣。
——明·冯梦龙·《《古今谭概·非族·貌》》
通“藐”。细微。
古文寓意:
简孚有众,惟貌是稽。
——··《《书·吕刑》》
通“廟”。宫室。
古文寓意:
疏房、檖貌、越席、床笫、几筵,所以养体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礼论》》
通“藐”。轻视。
古文寓意:
史䲡曰:“君亲而近之,至敬以逊;貌而疏之,敬无怨。”
——战国·尸佼·《《尸子·劝学》》
通“藐”。亦指不以诚相待。
古文寓意:
九过:一,视民傲;二,厅民暴;三,远慎而近貌。
——先秦··《《逸周书·文政》》
引申指表现,外示。
古文寓意:
礼者,所以貌情也……中心怀而不谕,故疾趋卑拜而明之。
——战国末期·韩非·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》
面容;容颜。
古文寓意:
彼见吾貌,必有惧心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》
貌丰盈以庄姝兮,苞温润之玉颜。
——战国楚·宋玉·《《神女赋》》
胡姬貌如花,当垆笑春风。
——唐·李白·《《前有樽酒行》》
知府看了,见朱仝一表非俗,貌如重枣,美髯过腹,知府先有八分欢喜。
——元末明初·施耐庵·《《水浒传》》
语言虽不通,笑貌传感情。
——现代·朱德·《《过五指山》诗》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貌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