貌
豸
14
左右
貌
EERQ
笔顺

书写要领
“豸”撇画平行,弯钩自然。“皃”框形上宽下窄,上下撇都不宜太长,竖弯钩圆转自然,钩底宜平。
貌的意思
2. 外表的形象;样子。
例句:
这本书的前言简要介绍了作者的研究概貌,为读者提供了阅读导向。
从高空中俯瞰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城市的概貌,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。
貌的意思
3. (Mào)姓。
貌的意思
4.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用的字,如“飘飘:飞貌”等。
例句:
鸟儿在天空中展现出轻盈的飞貌,自由自在地翱翔。
他的动作如同飞鸟一般,展现出一种灵动而优雅的飞貌。
含义解释
“皃”的今字。亦作“䫉”。
指面部神情。
古文寓意:
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:“子无乃称。”
——战国·庄子及后学·《《庄子·德充符》》
歌响未终兮,𫛳集予舍;止于坐隅兮,貌甚闲暇。
——汉·贾谊·《《𫛳鸟赋》》
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
——唐·柳宗元·《《捕蛇者说》》
形状;姿态。
古文寓意:
犹言表面上。指行动、表现并非出于本心。
古文寓意:
王貌受之,终弗获用。
——先秦··《《逸周书·芮良夫》》
若从君者,则貌而出者,入可也;寇而出者,行可也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定公元年》》
意思要专折严参几个属员,貌为风厉,或可以息了这件事。
——清·吴妍人·《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》
谓以好言好色取悦于人。
古文寓意:
君子之於子,爱之而勿面,使之而勿貌,导之以道而勿强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大略》》
像;仿效。
古文寓意:
故三月之葬,其貌以生设饰死者也,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,是致隆思慕之义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礼论》》
通“廟”。宫室。
古文寓意:
疏房、檖貌、越席、床笫、几筵,所以养体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礼论》》
通“藐”。亦指不以诚相待。
古文寓意:
九过:一,视民傲;二,厅民暴;三,远慎而近貌。
——先秦··《《逸周书·文政》》
引申指表现,外示。
古文寓意:
礼者,所以貌情也……中心怀而不谕,故疾趋卑拜而明之。
——战国末期·韩非·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貌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