贯朽粟腐(guàn xiǔ sù fǔ),汉语成语,出自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平准书》,意为穿钱的绳索腐朽、粮仓的谷物腐烂,形容财富积累极多。其近义词包括贯朽粟陈。该成语源于西汉初期经济恢复时期,汉文帝、景帝延续刘邦政策,农业生产迅速发展,国库钱币堆积致穿钱绳索朽断,粮仓积粟腐烂无法食用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记载:“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;太仓之粟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至腐败不可食。”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《问汉文武之治》中以“贯朽粟腐”描述汉代承袭文帝时期的富庶景象。该成语用于形容国家或个体财粮富足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