躑躅

躑躅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“踯躅”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“zhí zhú”,具有多重含义:本义为以足击地的动作,引申为徘徊不前的状态,亦是杜鹃花的别名,与“踟蹰”同义。该词本义见于《荀子·礼论》《宣和遗事》等典籍,后扩展描述心理犹豫,如汉代秦嘉诗及《焦仲卿妻》中“踯躅青骢马”的用法。植物学中特指野生黄色杜鹃,因羊食叶后中毒徘徊得名,明代《本草纲目》载其可入药且含毒性。作为杜鹃别称,唐诗已见白居易“红踯躅”之咏,宋代苏轼以《踯躅》为题作诗,日本汉字沿用此名指代杜鹃。词义衍变脉络清晰:初始强调肢体动作,后转向心理状态刻画,并借植物特性衍生别名。其古籍用例与文学意象共同构建了多义交织的语言景观。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躑躅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