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刺
网友科普
【拼音】 cháo hén【注音】ㄔㄠˊ ㄏㄣˊ【条目】潮痕【引证解释】潮退后留下的痕迹。 唐 朱邺 《扶桑赋》:“山晴而瑞气初动,海晚而潮痕乍湿。” 唐 李嘉祐 《仲夏江阴官舍寄裴明府》诗:“苔色侵衣桁,潮痕上井栏。” 唐 任翻 《秋晚郊居》诗:“海山藏日影,江月落潮痕。”
含义解释
金代对防御、刺史的并称。
金代朝廷深知边疆稳固之重要,特于边陲重镇加强防务,并派遣能臣担任刺史之职,以防刺并重之策,确保疆土安宁,百姓安居乐业。
古文寓意:
防刺长官侍郎,次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;勾当官听所属任使。州府官并充劝农事,防刺长官及京府节镇同知以下充副使。
——元·脱脱等·《《金史·宣宗纪中》》
金人称防御、刺史为防刺。
——清·钱大昕·《《十驾斋养新录·官名地名从省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防刺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