险诐
网友科普
【拼音】xiǎn bì【解释】1.亦作险陂。2.阴险邪僻。史书中多用形容人品卑劣,阴险狡诈之流。多见于《宋史》,也许是就是因为有宋一代,险诐之徒多如牛毛之故。
含义解释
亦作“險陂”。
阴险邪僻。
他那险诐的心思,旁人很难察觉,却在暗地里谋划着不良之事。
古文寓意:
内有进贤之志,而无险诐私谒之心。
——··《《诗·周南·卷耳序》》
谗人罔极,险陂倾侧此之疑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成相》》
时情任险陂,家法故雍容。
——宋·苏轼·《《送杨奉礼》诗》
惟其体备二《南》之德,无险诐私谒之心,故能咏歌四始之风,有温柔敦厚之教。
——清·钱谦益·《《山西布政使文翔凤妻武氏加封恭人制》》
凡奸邪险诐之人,必有因也。
——战国末期·吕不韦等·《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》
指阴险邪恶的人。
社会中难免存在一些险诐,我们要学会辨别和远离。
古文寓意:
宣皇外行其志,内逞其欲,溪壑难满,采择无厌,恩之所加,莫限厮皂;荣之所及,无隔险诐。
——唐·李延寿·《《北史·后妃传序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险诐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