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栝
含义解释
亦作“隐括”。
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。
在古代,人们常常借助隐栝这种工具来矫正箭矢,确保它们在空中飞行时能够保持直线,提高射击的准确性。
古文寓意:
夫弃隐栝之法,去度量之数,使奚仲为车,不能成一轮。
——战国末期·韩非·《《韩非子·难势》》
俗非唐虞之时,而世非许由之民,而欲废法以治,是犹不用隐括斧斤,欲挠曲枉直也。
——汉·桓宽·《《盐铁论·大论》》
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,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。
——现代·郭沫若·《《十批判书·韩非子的批判》》
引申为标准、规范。
这部法典如同社会行为的隐栝,为公民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法律指引。
古文寓意:
撰《律疏》三十卷,笔削已了,实三典之隐括,信百代之准绳。
——唐·长孙无忌·《《进律疏议表》》
虽中庸史官,皆可勉副绳墨,粗就隐括。
——清·章学诚·《《文史通义·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》》
矫正;修正。
这份报告经过多次修改和隐栝,终于达到了预期的准确度和清晰度。
古文寓意:
训考量隐括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》
往者略依胡母生条例,多得其正,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。
——汉·何休·《《〈春秋公羊传〉序》》
审度;查核。
他对提交的方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隐栝,从多个角度评估其可行性和潜在风险。
古文寓意: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隐栝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