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士
网友科普
隐士指隐居不仕的贤德之士,特指具有独立人格且不入仕途的知识分子。《辞海》将其定义为"隐居不仕的人",《南史·隐逸》提出真隐士须具备"含贞养素,文以艺业"的品格,如陶渊明、庄子、诸葛亮等归隐后"采菊东篱下"的生存状态,体现安贫乐道的典型特征。隐士类型包含"先官后隐"等形态,商山四皓在秦末汉初通过避乱、避辱、避功的隐逸行为,展现对时势的精准判断和政治智慧,被《史记》《汉书》赞为"义不为汉臣",经后世文学加工形成特定文化符号。魏晋时期隐士群体规模达历代顶峰,伴随左思"山水有清音"等山水诗兴起,形成寄情林泉的文学传统。隐逸思想源于孔子"邦无道则隐"等理念,王维《竹里馆》、刘禹锡《陋室铭》等作品构建起系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隱士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