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借
含义解释
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。宋代成为加税之一。
古代官府时常对百姓进行预借,加重了民众的负担。
古文寓意:
同光三年秋大水,两河之民,流徙道路,京师赋调不充,六军之士,往往殍踣,乃预借明年夏、秋租税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·《《新五代史·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》》
子复又自减郡之凡费,然后戢预借,宽省限,商税止取正钱。
——宋·叶适·《《彭子复墓志铭》》
预借--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,实际上是提前征收。预借的项目有工税、免役钱、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。
——现当代·范文澜、蔡美彪等·《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》
指预支谷物、俸钱等。
由于突发情况,他不得不预借下个月的工资。
古文寓意:
善以简静拊瘠薄,有铢黍便民事,亦为设方略废置,补预借一料,民稍宽。
——宋·叶适·《《高永州墓志铭》》
至于官役之过支预借,断不可开,倘有他故,皆印官赔补。
——清·黄六鸿·《《福惠全书·钱谷·解给》》
凡谒选官得缺后,预借养廉,以免丐贷,所以恤下养廉,法至善也。
——清·赵翼·《《陔余丛考·预借俸钱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预借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