髦
髟
14
上下
髦
DETN
笔顺

书写要领
髦的意思
1. 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头发。
例句:
他的髦随着奔跑而跳动,显得格外可爱。
看着孩子额前那撮髦,我忍不住想去抚摸。
髦的意思
2. 〈书〉毛发中的长毫,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。
例句:
他年轻有为,是业界公认的髦俊之才。
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,多位贤髦发表了精彩的演讲。
髦的意思
3. 见“时髦”。衣着,打扮新颖入时。
例句:
她总是追求最新的时髦服饰,走在时尚前沿。
这款发型最近很时髦,许多年轻人都争相模仿。
含义解释
马颈上的长毛。
古文寓意:
马不齐髦。
——··《《仪礼·既夕礼》》
白马黑髦不利人。
——北魏·贾思勰·《《齐民要术·养牛马驴骡》》
南诏异牟寻,从父兄蒙细罗勿,及清平官李异傍、大将军李千傍等,将细马六十匹来迎,皆金鍐玉珂,拂髦振铎。
——唐·樊绰·《《蛮书·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》》
妇女穿白衣,繋桶裙,戴细布方巾,以髦扎一尾,名曰髦尾,用猪油涂之。
——清·李宗昉·《《黔记》》
泛指动物头颈上的长毛。
古文寓意:
﹝亶爰之山﹞有兽焉,其状如狸而有髦,其名曰类。
——··《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》
豪猪,陕、洛、江东诸山中并有之,髦间有豪,如箭,能射人。
——明·李时珍·《《本草纲目·兽二·豪猪》》
英俊杰出之士。
古文寓意:
季卿在朝,荐进才髦,与人交,有终始,恢博君子也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中·李適》》
凡今取才,必率英髦。
——宋·王禹偁·《《赠别鲍秀才序》》
于君太学髦,文才冠诸生。
——清·顾炎武·《《赠于副将元剀》诗》
二书大旨,皆显扬女子,颂其异能,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,重俊髦而嗤俗士。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中国小说史略》》
谓新颖别致,时髦。
古文寓意:
那么,为将自己的论敌指为“拥护苏联”或“××党”,自然也就髦得合时,或者还许会得到主子的“一点恩惠”了。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二心集·‘丧家的’“资本家的乏走狗”》》
古代儿童头发下垂至眉的一种发式。
古文寓意:
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。
古文寓意:
四散貌。
古文寓意:
龙蛇蜿蜷错其中,禽兽奇伟髦山林。
——··《《古文苑·扬雄〈蜀都赋〉》》
通“旄”。古时旗杆头上用牦牛尾作的装饰。因即指有这种装饰的旗帜。
古文寓意:
左军皆赤裳、赤髦、丹甲、朱羽之矰,望之若火。
——汉·赵晔·《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》
建云髦,启雄芒。
——南朝梁·萧统·《《文选·张协〈七命〉》》
云髦大纛星辰动,天策中权虎豹陈。
——清·吴伟业·《《与友人谈遗事》诗》
通“氂(牦)”。牦牛。参见“髦牛”。
古文寓意:
燕髀猩唇,髦残象白。
——南朝梁·萧统·《《文选·张协〈七命〉》》
通“毛”。毛发。
古文寓意:
髦,发也。
——东汉·许慎·《《说文·髟部》》
后生可畏吾知子,握手何时见二髦。
——宋·王安石·《《寄李秀才兄弟》诗》
掌中热痛,手少阴绝气,则脉不通,血不流,髦色不泽,而黑如漆柴。
——清·俞正燮·《《癸巳类稿·持素证篇三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髦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