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琴
网友科普
“鸣琴而治”,鸣琴,指以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“政简刑清”的统治效果。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 出处 《吕氏春秋·察贤》:“宓子贱治单父,弹鸣琴,身不下堂,而单父治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
含义解释
琴。
月光如水,洒在静谧的庭院中,他轻抚着那架古朴的鸣琴,指尖跳跃间,悠扬的琴音如同天籁之音,弥漫在夜色之中,让人心旷神怡。
古文寓意:
弹琴。
在清风徐来的傍晚,他坐在窗前,轻拨琴弦,鸣琴之声悠扬婉转,如同山间溪流潺潺。
古文寓意:
宓子昔为政,鸣琴登此台。
——唐·高适·《《登子贱琴堂赋诗》之一》
鸣琴坐见燕鸿没,曳履吟忘野迳赊。
——唐·黄滔·《《湘中赠张逸人》诗》
鸣琴堂上,将贻不治事之讥;投巫水中,必得擅杀人之罪。
——宋·周密·《《齐东野语·作邑启事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鸣琴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