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
龙
5
独体
龍
DXV
笔顺

书写要领
横画不宜太长。斜撇舒展,斜度、长短适中。竖弯钩圆转自然,钩底宜平,撇和点位置恰当。
龙的意思
1.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能走、能飞、能游泳。近代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有脚有尾的爬行动物。
例句:
龙是中国的象征之一。
故事中,勇士成功击败了恶龙。
龙的意思
2.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或指与皇帝有关的物或人。
例句:
龙袍是皇帝专用的服饰,上面绣着五爪金龙,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。
他被赐予龙旗,这是皇帝对他的最高荣誉和信任的象征。
龙的意思
3. 形状像龙的或装饰有龙的图案的。
例句:
这条长袍上绣着精美的龙图案,非常华丽。
公园里有一座形状像龙的雕塑,非常引人注目。
龙的意思
4. 古生物学上指某些巨大的爬行动物。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
例句:
恐龙是古生物学上最著名的爬行动物之一。
科学家在挖掘现场发现了巨大的恐龙化石。
龙的意思
5. 比喻出众的人才,经济腾飞的国家或地区。
例句:
他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家,被誉为商业界的龙头。
中国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,被誉为亚洲的经济巨龙。
龙的意思
6. 比喻排成长队。
例句:
超市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就像一条巨龙。
春节期间,火车站购票的人排成了龙一样的长队。
龙的意思
7. (Lóng)姓。
含义解释
亦作“竜”。“龒”的今字。
喻指人君。
古文寓意:
晋文公反国,介子推不肯受赏,自为赋诗曰:“有龙于飞,周遍天下,五蛇从之,为之丞辅。龙反其乡,得其处所,四蛇从之,得其露雨。”
——战国末期·吕不韦等·《《吕氏春秋·介立》》
祖龙死,谓始皇也。祖,人之本;龙,人君之象也。
——汉·王充·《《论衡·纪妖》》
豺狼在邑龙在野,王孙善保千金躯。
——唐·杜甫·《《哀王孙》诗》
西江射虎,南服从龙。
——清·张煌言·《《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》》
喻才俊之士。
古文寓意:
饰以龙形的。
古文寓意:
如:龙勺;龙旗。
——··《》
称形状如龙的事物。
古文寓意:
如:水龙、火龙、一条龙。
——··《》
俗称龙卷风。为一种猛烈的旋风,中心气压很低。经过水面时,把水吸到空中,形成一条白色水柱,俗又称白龙。行经陆地时,可拔树倒屋,并将尘土吸入空中,形成黑色柱状物,俗又称为黑龙。
古文寓意:
高大的马,骏马。
古文寓意:
水草名。荭草。
古文寓意:
山有乔松,隰有游龙。
——··《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》
星名。指岁星,太岁。
古文寓意:
蛇乘龙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》
王莽《铜权铭》“岁在大梁,龙集戊辰”者,以岁为岁星,龙为太岁也。
——宋·周密·《《癸辛杂识后集·龙有三名》》
古代炼丹术士称水或汞为龙。
古文寓意:
尘外烟霞吟不尽,鼎中龙虎伏初驯。
——唐·李咸用·《《送李尊师归临川》诗》
龙,水者也,精也,血也。
——宋·苏轼·《《龙虎铅汞论》》
《参同契》上篇曰:“白虎为熬枢,汞白为流珠,青龙与之俱。”盖方士术语以水或汞为龙,而火或铅为虎。
——现当代·钱锺书·《《管锥编·焦氏易林·坤》》
光宠,荣耀。
古文寓意:
通“壟”。山冈。参见“龍斷”。
古文寓意:
人亦孰不欲富贵?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……有贱丈夫焉,必求龙断而登之,以左右望,而罔市利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》
大西洋人,后至而思龙断焉。
——清·夏燮·《《中西纪事·通番之始》》
龙断兼赝鼎,巧夺等劫掠。
——清·黄遵宪·《《番客篇》》
姓。秦末有龙且。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
古文寓意:
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……乃使龙且往击之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‧项羽本纪》》
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。身长,形如蛇,有鳞爪,能兴云降雨,为水族之长。
古文寓意:
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
——··《《易·乾》》
水龙鼍龟鱼与鼋,鸦鸱雕鹰雉鹄鹍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》》
飞膏雨龙归洞口,弄晴云鹤舞山头。
——元·王举之·《《折桂令·三茅山行》曲》
虎踞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。
——现代·毛泽东·《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诗》
称似龙之动物。
古文寓意:
如:鼉龙、恐龙、鱼龙、飞龙。
——··《》
指山脉。
古文寓意:
其脊乃东南下老龙,自云州南下,分澜沧、潞江之脊。
——明·徐弘祖·《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二》》
﹝霞客﹞又辨三龙大势,北龙夹河之北,南龙抱江之南,中龙中界之特短。
——清·钱谦益·《《徐霞客传》》
见“龍鍾”。衰老貌;年迈。
古文寓意:
龙钟辞北阙,蹭蹬守南荒。
——唐·沈佺期·《《答魑魅代书寄家人》诗》
却顾旧埒老病马,尘沙历尽空龙钟。
——宋·梅尧臣·《《寄马御史》诗》
此数十寒暑中,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,其间或疾苦,或颠连,或忧愁,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。
——清·王韬·《《〈淞滨琐话〉自序》》
年老龙锺褴褛瘦弱的乞丐双手拱着等候基督教徒的慈悲。
——现代·瞿秋白·《《赤都心史》》
龙钟一老翁,徐步谒禅宫。
——唐·王维·《《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》诗》
龙钟还忝二千石,愧尔东西南北人。
——唐·高适·《《人日寄杜二拾遗》诗》
见“龍鍾”。失意潦倒貌。
古文寓意:
华也潦倒龙钟,百疾丛体,衣无完帛,器无兼蔬。
——唐·李华·《《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》》
莫问龙钟恶官职,且听清脆好文篇。
——唐·白居易·《《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澧上》诗》
却恨龙钟无报答,敢因时忌讳门生。
——清·唐孙华·《《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》诗》
见“龍鍾”。沾湿貌。
古文寓意:
紫之乱朱,粉墨同兮;空山歔欷,涕龙钟兮。
——汉·蔡邕·《《琴操·信立退怨歌》》
故园东望路漫漫,双袖龙钟泪不干。
——唐·岑参·《《逢入京使》诗》
年来怕作伤心句,双袖龙钟,左耳新聋,莫把箜篌唱懊侬。
——清·陈维崧·《《采桑子·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獲读纬云弟京邸春词》词》
从此太皇太后得见了孙儿,却又失了媳妇,可怜一掬龙钟老泪,泣的没有干时。
——··《《痛史》》
见“龍鍾”。指竹。
古文寓意:
霜风色古,露染斑深。每与龙钟之族,幽翳沉沉。
——北周·庾信·《《邛竹杖赋》》
龙钟负烟雪,自有凌云心。
——唐·袁邕·《《东峰亭各赋一物得阴崖竹》诗》
稚子龙钟当户多,北堂曾种向南坡。
——清·曹寅·《《移竹东轩和高竹窗学士来韵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龙"相关的知识